保和殿的荣耀
成化帝看了奏章,非常生气,说:“用一个太监,怎么会危害天下,谁支持写的这份奏章?”
商辂(1414—1486),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人。他不仅学问超群、为人正直,而且丰姿瑰伟、仪表堂堂。因此,明英宗在殿试的时候钦点商辂为状元,并让他做展书官,就是在皇帝经筵的时候陪侍的官员。从此,商辂就在皇帝身边做文学侍从,以备顾问。
成化朝的内阁有个特点——清一色的学问官,如陈文,正统元年(1436年)殿试榜眼;刘定之,正统元年(1436年)会试第一名、殿试探花;彭时,正统十三年(1448年)殿试状元;而商辂,则是连中三元。
明英宗驾崩后,成化帝继位,商辂重新得到重用。所以,商辂身历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四朝,他的事功主要在成化朝。
成化三年(1467年)二月,商辂被召回北京,受命以原官入内阁。商辂推辞,成化帝说:“先帝已经知道你冤枉,你不要推辞。”
英宗“南宫复辟”后,于谦被杀,商辂被革职,斥为民。英宗经常回忆说:“商辂是朕所取之士,曾经和姚夔一起辅佐东宫,所以颇为不舍。”但他还是没有再任用商辂。
在成化时期,商辂先后担任兵部、户部、吏部的尚书,在内阁竟达十年。商辂为官正直,不容邪恶,对皇帝宠信的大太监汪直,敢于建言,维护正义;对于皇帝宠爱的万贵妃,也敢拒绝所请,不给面子。
商辂在这个临大事、决大策的关头,坚决反对迁都,主张积极抗敌。当时于谦为兵部尚书,他为兵部左侍郎。这个搭档说明,他的志趣和品性,与于谦何等相似!
先说第一件,弹劾大太监汪直。明朝先后设立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等具有特务性的机构,侦缉四出,任意抓人,屡兴大狱,酷刑逼供,卖官鬻爵,无法无天。其中,西厂设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由太监汪直总管,气焰嚣张。
面临上述两大政治难题,在朝大臣无法回避,不能含糊,必须回答——一方面,以徐有贞为首,主张迁都,其连带的问题是,不必保卫北京;另一方面,以于谦等为首,反对南迁,必须坚守北京,其连带的问题是,誓死保卫北京。
有一天,成化帝收到一份奏疏,写了太监汪直十一大罪,最后写道:“圣上您偏听偏信汪直,而汪直又让一群小太监做耳目。他们都说是秉承您的密旨,专事刑杀,擅作威福,戕害善良,无恶不作。自从汪直用事,官员不安其职,商贾不安于途,庶民不安于业,若不立即除去,那么,天下安危,就不知道是不是可以保住了!”
风光太短,好景不长。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土木之变”,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替代英宗,改年号为景泰。当时,蒙古瓦剌大兵压城,国都北京危在旦夕,朝廷面临两大难题:一是要不要迁都南京;二是要不要保卫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