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知道个屁~
“现在是穷了,以前褚家老爷子在时,褚家也是兴旺之家,不然怎么与陈大哥家定亲的。”魏东家吃过莲蓉酥,擦擦手,随口道,“褚老爷子我见过,长得极精神的一位长辈,做事极讲究,可惜后继无人哪。别看起家不易,多少年才能给儿孙挣下一份家业。可这家要败起来,三年五年也足够。褚家接下来的两代男人都不成,我瞧着,大顺媳妇这性子倒是像褚老爷子。”
“是啊,上回魏叔在县里请客,不还一起吃饭来着。”其实男席女席是分开的,不过,褚韶华自觉见过两回邵东家,就觉着不算生人了。
“二顺媳妇是陈嫂子的娘家侄女我知道,大顺媳妇娘家不说精穷的么。”
上遭魏老爷在县里请客酬谢大家帮着救魏太太的事,陈家一家子都去赴宴的。陈太太自也晓得邵家。陈太太这人吧,除了自私贪财,胆子还小,当下就觉不妥,脸上已是变了颜色,问褚韶华,“给你三叔家的信,如何寄到人家去了?”
魏东家道,“你哪里晓得,大顺媳妇的娘家以前也兴旺过的,褚老爷子当年也是生意场上的前辈。二顺媳妇是陈嫂子的娘家侄女。”
陈老爷听小两口说了,道,“面粉厂也是新兴起来的玩艺儿,老大家的,你再跟面粉厂那里打听仔细了。要是没什么问题,就写封信,大致跟你三叔说说这面粉厂收粮的事,打邮局寄回去。”
“账哪儿能这么算?妈,不说别的,咱家里还有地哪。咱们家可没人手回去收粮的,地也都是赁出去的。到时咱家的粮收了,爹、大顺哥、二弟,他们仨哪个有空回家去把粮拉到北京来呀,那就是当地卖粮,妈你也知道,当地卖粮的价钱。可如果有这条路子,亲戚们来北京卖粮,不得把咱家的粮捎上啊。这就是便利呀。”褚韶华道。
“诶。”褚韶华就跟着大顺哥一道去了正房。
陈太太想,这倒也有理。对于褚韶华帮着打听卖粮的事,陈太太便也不多嘴了。褚韶华还去了趟邮局,寄出了人生中的第一封从邮局寄出的信。褚韶华自觉长了大见识,回家后还说哪,“以前的信都是打听着让人捎带,北京就是不一样,还有邮局。”虽说要花邮票钱,可比托人方便多了。毕竟托人捎信得看人家有没有空,什么时候顺道,这样时间就不好说了。这邮局不一样,褚韶华都打听了,基本上第二天邮差就能把信帮着往家里送。
陈大顺想了想,觉着这事有可行之处,他道,“三叔不是外人,不过,这事还得先跟爹商量商量,不好不叫他老人家知道。”
“那邮差不是不到村儿,只到县么。我给邵东家写了一封,烦他托人把咱给三叔的信送去呀。”褚韶华很自然的说。
“我就这么一说。”魏太太笑嘻嘻地,“我就是想到陈大哥家这俩媳妇,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一个这样精细伶俐,一个出门还能走丢。也不知当初怎么给俩儿子相的媳妇,这差距也忒大了些。”
陈太太顿时吓的不轻,直说褚韶华,“你这可真是,你怎么敢使唤邵财主啊你,你不要命了!你说说,叫你去寄封信,你就给惹出这么大乱子来!”那模样,褚韶华以为婆婆这就要吓厥过去哪。
陈太太宋苹都不知道邮局是什么地方,褚韶华细细说给她们知道,就在王府井那块儿,过去写上地址,能寄到县城里去。陈太太问,“人家只送到县里,那也不到咱村儿啊?”
褚韶华的本事还不只在给自家卖粮食上,卖了自家的粮,褚韶华是个心思灵巧的,跟大顺哥商量,“眼瞅再过半个月就是麦收了,大顺哥,咱村儿可有几户田地多的人家。不说别人,像三叔家,两三百亩的地,怕也有存粮的。我把咱们从老家到北京来租大车的钱算上,刨去这个成本,在北京卖粮也比咱在村儿里卖粮要划算的多。大顺哥,你说,咱给三叔写封信,把这事儿告诉三叔,若是村里谁家有余粮,到北京来卖,就是费些路上的力气,想来乡亲们也是愿意的。”
褚韶华笑,“我也是到了邮局才知道只到县里不到村儿里的,这也不能白跑一趟,我想了想,就借了张纸,多写了一封信,装到一个大信封,寄到县里邵东家家去了。”
“唉哟,那难怪他家以前能发家哪。”便是魏太太也得承认褚韶华挺有本事。
“邵东家?就是咱们县那顶顶有钱的大财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