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长叹
哪怕平时陈老爷偶有一些行事,褚韶华并非全然赞同,褚韶华觉着,公公到底是旧派人,故,难免落后于如今的潮流,但,这并不影响褚韶华对陈老爷的尊敬。公公这样的旧派人身上,一样有许多值得人学习的地方。
年初二,褚韶华并没有再回娘家。
由公公为人,再想想自己父母,饶是以褚韶华之才干,也唯有一声长叹了。
陈老爷提前让陈太太准备了给邵小姐的红包,这是小邵东家的长女,邵家的长孙女,大年过的过去,自然少不了这一道的。这红包,陈老爷就交给大儿子,“到时让你媳妇给邵东家的小孙女。”
所以,长命锁的事,陈老爷也挺灰心的,觉着亲家实在少了些人性。
陈大顺很是实诚,同他爹道,“给孩子的东西,我媳妇已是备着了。说来,当初知道小邵东家生了长女,我媳妇就准备了一套银锁银镯,托潘太太捎东西时一并带了去。后来生咱们萱儿,潘太太倒是送了套金的,我媳妇心里一直觉着,潘家的礼太重了,总想再给那孩子置些什么。她去年淘换了好些时候,淘换了副适合小闺女戴的坠子,我瞧了,送给邵家闺女倒也合适。”
不说别个,王大力时常带着粮队往返北京,每次得空往家里去,褚韶华每次都会给表哥做些路上吃食叫王大力带着的。王大力为人实诚,因是光屁股分家出来的,如今虽在邵家做事,又要盖房,家里去年生了老三,花销的地方也多,褚韶华生了闺女后,王大力就是送的铜镯铜锁,还有给孩子做衣裳的三尺红花布,一篮子鸡蛋。陈家自陈老爷到陈太太,都没嫌王大力没给银的,给的是铜的。反是连陈太太都说,褚韶华这位表哥倒是个实诚人。
陈老爷拈须颌首,“你媳妇这样就很好,这人家来往,素讲究个礼尚往来。这红包也叫你媳妇拿着,倘是遇着别个孩子要打点的,也别没个准备。”其实就是把钱给褚韶华,毕竟,坠子什么也是花钱买的。
陈老爷是知道褚韶华气性的,也没说什么。按理,不当挑亲家的理,亲家家境不如以往,包银便包银吧,这不是为了体面么。陈老爷不大高兴的原因和褚韶华有些相像,褚家家境不比从前,可说来,纵陈老爷不知数目,但大媳妇这样能干,儿子素来不小器,又很肯体贴媳妇,每年去褚家,定也少不了补贴些个的。其实,陈老爷看中的不是长命锁,要是论长命锁,金的、银的、铜的、铁的,有什么关系?陈老爷主要是看中这份儿体面,这份儿心!
陈大顺此方代媳妇收了这红包。
陈太太年前就因着包银锁片的事不痛快,听褚韶华这话,陈太太便说,“不回便不回吧。”想着褚家那样的娘家,也没什么可回的。不然,这一回就要大包袱小行礼的,还要带些果子礼物, 又是一番花费。
褚韶华从丈夫手里接过公公给的这红包,打开来,足有六块大洋。钱自然不少,褚韶华看重的却并不是钱,而是公公做事的这份儿周全,当真令人敬服。
褚韶华并不缺少冠冕堂皇的理由, 她晚上已经同大顺哥商量好了的, 年三十下了场薄雪,雪虽不大, 可孩子还小,来回往返,就怕冻着, 便不回去了。在公婆这里,也是一样的理由,褚韶华道, “我总觉着咱们老家比北京还要更冷些,萱儿又小, 带她出门我总是不放心,前儿还下了雪,眼看今早天气也不大好,就不回了。待萱儿大些,再回不迟, 我娘家也不是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