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了悟
其实, 要潘先生说, 陈老爷这样处事, 也没有什么不公道。商人一向是以最大利益为追求的, 褚韶华是陈家的儿媳妇,以后陈家的产业定是长房得大头, 多给少给,若是在个宽和女子眼里,这没什么。陈老爷唯一预料错的就是, 褚韶华并不是个宽和的人, 而且, 褚韶华承认,她是不那种特别好的人。
褚韶华点点头,三千册,一年看一百本,也得看三十年。三十年后,褚韶华算算年纪,竟是心下一喜,那会儿她还没到五十哪。可见只要活得够长,也不怕学问长不上去。
如褚韶华, 这样一个旧式家庭出身的小女子,就能将对家里公爹不大合适的安排宣诸于口。她不是默默的吞下这颗不大美味的果实, 而是直接说,这不大公道。
于是,潘先生就看褚韶华一时乌云罩顶,一时喜笑颜开,最后高高兴兴的跟他告辞,带着他家的书走了。饶是以潘先生之见识阅历,也猜不透褚韶华这一时喜一时忧到底是犯了什么病。
人类进步的动力就来自于对己身的永不满足。
“所以,真正有才干的人,必要满足他们的内心需求,这样,才能留得住人。”潘先生同褚韶华道,“再者,这世间不平事多了去,自不能事事尽如人意。要紧的并不是别人,也不是别人如何待你,而是你如何待你自己。”潘先生并不是个多话的人,只是乍遇此良材美玉,忍不住多言几句。
饶是以褚韶华的智慧,都不禁自心底升起浓浓的绝望。不要说潘先生这等老牌留学生的学识,褚韶华也就是小时候跟着家里的老秀才念了几年书,识得几个字罢了。她先前不知天高地厚,方敢把潘先生这样的成就做为人生目标。如今识得彼此间的天差地别,褚韶华都要为自己先前的胆大妄为羞愧了。
这样有野心且完全不打算做“特别好的人”的小女子,区区十两银子当然是不能令她心服口服的。
褚韶华到底不是个寻常人,她心下发狠,想着自己纵是一辈子比不上潘先生这样的人物,可以后自己有了孩子,必要叫孩子们拼了小命儿的念书,绝不能再叫孩子不如人!
人都是恨不能仁义礼智信样样俱全的虚荣动物,尤其女人,都指着贤良德淑过日子的。褚韶华却会亲口说自己“不是那种特别好的人”,可惜褚韶华如今已然嫁人,不然,潘先生都乐意她做自己的儿媳妇。
倒是陈太太,真是越发看不懂自家这惯会装模作样的媳妇了。成天介一有空就窝在屋里翻那些个书本子,要依陈太太说,把这装模作样的心思放到生孩子上,估计早有喜信了。
但是, 在潘先生看来, 野心勃勃、对现实的不满意更可以成就一个人。
结果,这一个两个的,都这样的不争气!
宽宏大量、不计得失, 当然可以成就一个人。
更让陈太太郁闷的,连后邻魏太太都老树开花传出喜信来,她家这俩正当年轻的儿媳妇,没一个有动静的。把陈太太憋闷的,都打算去潭柘寺烧两柱子孙香,还是她家这宅子风水有问题,怎么这般不旺子孙啊!
就是自己这里,褚韶华也要加倍努力,不为别个,褚韶华自己也明白,世上能及得上潘先生的没几个。她努力了,不一定成功,可要是半点心不肯用,半点力不肯出,那与混吃等死又有什么差别!
人是多么虚荣的动物, 谁会承认自己不是那种特别好的人。
褚韶华不是混日子的性格,她非但要自己学习以增长见闻,就是大顺哥那里,也要一起学习才好。褚韶华站在一排高大的落地书架前,问潘先生,“潘叔叔,你这书房有多少本书?”
褚韶华有野心不足为奇, 潘先生见褚韶华第一面的时候就知道这是个能干的女子, 能干的人,多是有野心的。倒是褚韶华那句话让潘先生动容,褚韶华说自己“不是那种特别好的人”,这句话更令潘先生另眼相待。
“不多,这是个小书房,也就三千来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