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称 帝
紧接着,发布上谕,正式称帝,并将次谕传至四海。
同时他还分封了诸兄弟子侄:和硕兄礼亲王代善、睿亲王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郑亲王济尔哈朗、成亲王岳托、肃亲王豪格、武英郡王阿济格、饶余贝勒阿巴泰等,并命各兼理六部部务。
此后,又对百官群臣做了重新调整。
据说,皇太极之所以定国号为“大清”,是受了汉人五行说的影响。
皇太极所定的年号“崇德”也是针对明朝的“崇祯”年号,在字义上,“崇尚道德”自然比“崇尚祯祥”要高明许多。
公元1635年,皇太极派遣多尔衮招降林丹汗残部,并将自己的次女下嫁给林丹汗的儿子额哲,并纳娶林丹汗的妻子窦土门以及囊囊太后为自己的妃子,同时命阿敏的弟弟济尔哈郎娶林丹汗的另一位妻子苏泰太后,自己的长子豪格以及次子阿巴泰迎娶林丹汗的两位侧福晋。
这样一来,林丹汗与后金构成了紧密的联姻关系。
皇太极对其他前来归附的蒙古各部“怀之以德”,这些举措起到了巨大的成功。
不久,漠南蒙古十六个部四十九个封建领主,一起尊奉皇太极为可汗,整个漠南均臣属皇太极。
在皇太极的指令下,在新编组的蒙古骑兵中猞蒙古都统八旗各一,下设副都统参领各二。
总之,无论是国号还是年号,无一不透露出皇太极的雄心壮志,同时也显现出他对汉文化的重视。
崇德三年(1638年),皇太极见满族人纷纷仿效汉人,穿起汉人服装,有的甚至解了辫子,而满族妇女也开始学汉人缠上小脚。
由此,在满洲八旗的基础上,蒙古八旗也成为了正规组织融入国家制度当中。
1635年八月,多尔衮率领军兵返回,并呈上传国玉玺。
不久之后,皇太极又得到了元朝的传国玉玺,这意味着他可以自称成吉思汗及元朝皇帝的继承者了。
公元1636年四月十一日,皇太极在新建皇宫崇仁殿举行,接受“宽温仁圣皇帝”的尊号,建国号为‘大清’改元为崇德元年。
黎明时分,皇太极率诸贝勒满洲、蒙古、汉官出德胜门,到坛前,进行隆重的祭拜天地的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