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陈县令
陈县令说道:“刚才在衙门处理事情,听说你们来了,我就匆匆结尾过来了。”
“给叔父添麻烦了。”唐饮客气地说道,“这次饮儿来是有事球舒服您。”
“但说无妨。”
“这位是我在杭州城结识的兄长,诗词歌赋都是他的长处。他想参加科举考试,很可惜没有户籍,没法报名。”
陈县令看了看文生,问道:“没有户籍,那你是哪里人士?”
第二天吃过早饭,唐饮就带着文生去海盐县城找陈县令办理户籍的问题。
陈县令和唐禹山很熟。陈县令在海盐已经三年,三年里,唐禹山没有少帮过他的忙,这次带着唐禹山的亲笔书信前来,估计办理户籍应该很顺利。
海盐县城不比杭州城,城墙矮了几个档次,就是几道土墙。城墙的防御作用很小,只是为了凸显是一座城而已!毕竟只是一座县城。城墙周围也不见商贾,比起杭州的繁华,简直差了太多。
走进城门,才能看到一排排的房屋,能过两辆马车的街道,才能看见集市。这样一个小县城,倒也别有一番滋味。
唐饮直接带文生来到县衙,从后门递上拜帖。没多久,就有人来把两人请进县衙的后院。
文生抱拳行礼,恭敬地说道:“学生祖籍杭州人士,居住在西湖旁。只因祖上多次搬家去海岛居住,已经查不出户籍。找了很多以前的户籍资料,也查不出我父亲的户籍,所以着实难办。”
陈县令仔细看了看文生,但见眼前这人白白嫩嫩的,身材、相貌挺像南方人,就说道:“你挺像南方人,只是要入户籍,又找不到你的亲戚、家属等底细,记录人是要负责的。”
县衙确实和普通民房不同,各种装饰都显得大气,建筑的木材也是很粗大很笔直的,很难找出一点瑕疵。院落不大,但是专供县令一家人住,算宽敞的了。加上前面办理公事的衙门,比唐家庄大了两倍。
文生和唐饮在客厅坐了一盏茶的功夫,就有一个带着官帽的中年人走了进来。身体微胖,官相十足。
两人站起身,唐饮恭敬地称呼道:“县令叔父!”
陈县令热情地说道:“是饮儿啊,什么时候到的?”
唐饮答道:“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