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无影飞针
吴老三摇摇头,走上打开店门,倒是怔了一怔,随即笑了起来道:“二位找错地方了!”
门外是一对男女,女的骑在一头瘦驴上,披着旧斗篷,挡住了脸,看不清容貌年岁,但看露出来的一绺秀发,就知道不会太大,何况手里抱着一面琵琶。
掌柜的王老实朝一个小伙计道:“吴老三去看看,如果是客人,就推说已经住满了,请他上别家照顾去。如果是煤炭行丰收账的,也叫他回去,告诉他,年前我一定把欠账结清,绝少不了他们一个的。”
普通开客栈的一定是本地人,但鸿盛店的王老实却是外地人,一口土腔,只知道是北边的,却弄不清是哪一处的。
好在他雇了几个本地伙计,而苏州人说话本就好听,即使是吵起架来也是细声软语的,所以生意还勉强过得去。
何况王老实没有家小,对人也大方,在他小客栈里当伙计,收入并不比别家大客栈的差,心地也好,如有付不起店账的客人,他也从来不追究,临走时还会送上几吊钱的盘缠给那客人的。
这样,一年下来,当伙计的都落下几文,王老实还得赔上一点,以至于拖欠煤炭行的几十两银子还没有付。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旧俗送灶日,在人间掌理了一年祸福善恶的灶君老爷,循例要上天述职了。
这天家家户户都准备了极为丰富的祭品为灶王爷饯行,希望他老人家看在这最后一餐的分上,上天言好事,来年下界保平安。
对于那些丰盛的菜肴,灶老爷只闻个味,祭品依然原封不动,归凡人享受,既可获悦于家神,又可一祭五脏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所以这一天十分的热闹,人们把它称为小年夜,也是年末狂欢的序曲。
雪花飘落,腊鼓频催,虽然寒意锁住了姑苏城,但是人们并没有被这寒冷冻结的气候压住了欢乐。
吴老三倒是站了起来道:“老板,我们都是近乡人,离过年还有好几天,又何必把生意朝外推呢?”
王老实笑笑道:“不必了!你们辛苦了一年,也该回家休息几天,准备一下过年的大小事情。”
吴老三道:“老板,你这样体恤下人,做伙计的心里实在不安,一年下来,你老不但没赚钱,还得赔上几文。”
“在赶着年节,我们再做几天,回乡来往的客人正多,那么年三十再歇业也是不晚的,好好赚几细贴补贴补。”
王老实含笑道:“我就一个人,赚钱留给谁,能混日子就算了,今年还好,只欠下煤炭行一笔账,我还贴得起,把门外的人打发一下,大家过个舒服年。”
那有钱的人家拥裘围炉,大饱灶君享剩的残余,没钱的人也能凑上一两味冻肉咸,治一瓶烧酒,烧一个小土炭炉,润润枯肠。
灶老爷关系来年家运,怠慢不得,供过的果品菜肴留着过年还太早,倒不如先塞在肚子里好。
家家有灶神,连商贾行旅也不例外,该回家过年的伙计们也都准备行装了,这一顿祭神的余肴,也正好谢酬他们一年的辛劳。
观前街上有一家鸿盛客栈,半大半小门面,只供一些小行商与行囊不太丰盛的单身客人过往歇住的,时近岁尾,没什么客人了,放过鞭炮,恭送灶老爷启程升天后,伙计们关上店门,正准备好好地吃喝一场。
忽然门上响起了剥啄剥啄的敲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