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龙困与微行 > 第二章家常国事随便聊

第二章家常国事随便聊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不然吧?”叶剑英慢条斯理道“我听外面传说,主席这个临终嘱咐是讲给春桥和江青同志的。”

华国锋一怔,犹豫道:“不可能吧?主席四月三十日写给我的三句话:慢慢来,不要着急;照过去的方针办;你办事,我放心。我在政治局作过传达”

“周惠同志已经在东大厅等候。”

“唔。”华国锋鼻子里轻轻哼一声,步子仍然迈得缓慢沉重。

他有些疲劳,脑子却从未停止思考。明洪武帝说过“朕每燕居,思天下之事,未常一日自安。盖治天下犹治丝,一丝不理则众绪纷乱”

当初“四人帮”便是“一丝不理则众绪纷乱”他们在九月十六日两报一刊的社论中首次用粗体字公布了毛泽东的临终嘱咐:“按既定方针办”正是这六个字给“四人帮”带来了被动,敲响了丧钟。因为毛泽东写给华国锋的“嘱咐”是:“照过去方针办”

周惠喜欢读史,读史常抚膺慨叹:“文人无行”!

纵观一部中国文学史“文人”为了顽强地表现自我,宣泄情绪,搞出多少歪曲历史的“历史巨著”给古人造冤假错案,也影响后人以史为鉴。

有“史料”称,清康熙帝的遗诏是“传位十四皇子”但被“四皇子”改诏夺嫡,将“十”横添一笔杠而成“于”则“传位十四皇子”就变成了“传位于四皇子”这“史料”似乎编得惊心动魄又人丝入扣,殊不知清廷外朝与清廷之惯例,均称“皇沁子”而不称“x皇子”如此看来,这遗诏如何改得?况且皇四子民谊与皇十四子民恢乃一母同胞,民镇居长,如何又谈得上“改诏夺嫡”?连“废长立幼”都不是。

民镇继位,是为雍正帝。由于治民过严又屡兴文字狱,得罪了“文人”和老百姓,编出“改诏夺嫡”这样的“政治笑话”本不足为怪。“政治笑话”可用来分析民众情绪及意愿,却万不能用来作为评论古人,揭示历史规律的依据。同样例子莫过于秦始皇,灭六国得罪了奴隶主贵族,焚书坑儒得罪了“文人”筑长城得罪了天下百姓,于是就有了“孟姜女哭长城”无论秦始皇对统一的中国,统一的中华民族有怎样“盛德煌煌”的功绩,终不及关心“人权”的“文人”造一个“孟姜女”更迎合关心“生存权”的百姓心理。结果秦始皇被骂两千多年,很可能还要被骂下去。

比秦始皇和雍正帝冤枉的古人就更多汉纪五十一里,史官明明记载了孙坚斩华雄,但“文人”更喜欢“武圣”关羽关云长,就编出个关羽“温酒斩华雄”并由于文学作品比历史更“生动逼真”反而成了童英皆知的“史学”

实在说,华国锋并没看出这两句话意思有什么不同,更没想到后面可以大做文章。倒是深知历史、熟港政治的叶剑英懂得如何做文章。

“按既定方针办”叶剑英指点报纸,拖长一些音调问“主席这个‘临终嘱咐’是讲给谁的呀?”

“讲给我的呀。”华国锋不清楚叶帅为何明知故问“是我在政治局做的传达嘛。”

“不对吧。”叶剑英神情溪跷,头缓缓摇“我记得你传达的话是‘照过去方针办’,六个字有三个字不一样”

华国锋憨然一笑:“意思还是一个意思。”

周惠明白,作为一名政治家,可以利用“政治笑话”来分析民情民意,作为制定策略的参考,却万不能用“政治笑话”来认识历史规律。

“燕山雪花大如席”是“文人”;“玉米秆子穿九天,浑身棒子有几千”是百姓。最生动的是情,最靠不住的也是情。

周惠在高敞的东大厅里喝着苦涩的茶,吸着浓烈的烟,一副神往之色,似听无弦音,似间无字书。

现如今,群众有关“四人帮”的政治笑话很多,想当初群众也曾将他们“热得在蒸笼里坐”而华国锋是英明领袖的呼声正热烈,将来未必不会“冷得冰凌上卧”何况目下“行情已经看跌”

周惠松弛地靠到沙发上,心里已然明朗:伟人善作,凡人善议,小人善猜。这次谈话不涉“议”不涉“猜”只论实实在在的“作为”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