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元帅话别
段苏权利开桔子向嘴里放一瓣,轻轻咀嚼。然后望着老首长。
元帅红光满面,精神矍铄,风采仍然不减当年。
作为十大元帅之一,这位开国元勋,立国重臣,聂荣臻已经不可磨灭地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从留法勤工俭学,寻求救国教民的真理,到黄埔军校,到井冈山的斗争他的功绩早已为人们所熟知。许多人民解放军的名将,甚至还有国民党军中的一些知名将领,都曾是他的学生。不过,留给段苏权将军印象最深的,还是在元帅麾下进行抗日斗争的一些往事。
七七事变后不久,太原失守。华北以国民党军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宣告瓦解,以八路军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转入主导地位。
聂荣臻担任政委的八路军115师干五台分兵,元帅仅率3(xx)抗日健儿在很短时间内便开辟了敌后最大的晋空冀根据地。多次受毛泽东及党中央的嘉奖。
聂荣臻放低声音,像提醒要出远门的亲人:“你带点警卫部队去,带几个有经验的战士。每人除带一支短枪外,还带支自动步枪,再带挺把轻机枪。”
刘伯承一只眼睛像燃烧的火,一只眼睛像冷凝的冰,对段苏权做了个肯定的手势:“坚持国际主义精神,你过去做得好,现在学了“毛询更可以做好。”
段苏权跨进屋门.聂荣致元帅已经在客厅里迎候了。
咔,段苏权磕响双脚,向老首长敬了一个标准的军孔:“首长,段苏权奉命来到,请指示!”
元帅趋步向前,一把拉起段苏权的手:“来来,来,坐下谈。”
一位名叫卡尔逊的美国军事观察员,曾而次经由八路军总部来到晋察冀边区考察访问。开始来,他对共产党八路军能不能在敌后长期站住脚表示极大疑虑,第二次来,看到共产党、八路军不仅在敌后牢牢地站住了,而且扎根了,创建出一个蓬蓬勃勃充满生机活力的抗日根据地。
他目瞪口呆,感叹万千。
疑虑彻底解除,却有更多的疑问丛生。在和聂荣臻的一次秉烛长谈中,他像学生一样问个不休:你们的枪支弹药怎么补充?如何对付日军的扫荡?游击战争怎样开展?地方政和如何建立巩固?终于,这位美国军人叹服道:“我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无非是蹲在战壕里打枪打炮。你打过来,我打过去。
我们这些士兵都像机器人一样,根本不动脑子。你们这种搞法。实在有味道,很有斗争艺术。一面打仗,一面考虑许多问题;不单着眼于军事,还搞政治,搞经济、搞文化,这是我从来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说过的。我从晋察冀学到了许多新的军事思想,我也要这样搞。”
卡尔逊不愧一位勇敢顽强执着的军人。回到美国,他立刻上书罗斯福总统:“给我一些人员和武器,由我率领到菲律宾去打游击”看到这份请求,罗斯福一笑置之。
这是一间简朴的客厅,几只老式沙发,两盆青翠欲滴的君子兰。长条茶几上,摆了苹果和桔子。一盒圆桶的“大中华”香烟开着盖,里面只剩了不多几支烟。
段苏权入座,上身挺直,双手落膝,保持了“坐如钟”的军人姿态。
元帅将大手轻拂:“在家里,可以随便。”顺势一指香烟筒:“抽烟么?”
段苏松放松身体,换了”私交”的轻松随便的姿态,摆摆手:“还没有学会哟。”
“规矩人,没有坏毛玻”元帅笑了。拿起一个桔子放在段苏权面前:“那就吃桔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