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早撤光了。”好几个喉咙抢着回答。
“群众呢?”“走了。全撤离了。”
警卫参谋贺清华拿来一块落在院里的锯齿状弹片给毛泽东看:“主席,多险哪,你必须马上转移了!”毛泽东接过弹片掂一掂。咧嘴一笑:“好嘛,能打两把菜刀呢。”
16日中午,毛泽东正同周恩来、彭德怀谈战争。谈到上星期举行的保卫边区动员大会,步枪红缨枪挺立如林,口号声震天动地时,毛泽东说:“群众发动起来了,其势如暴风骤雨”话音未落。敌机投下的两颗重磅炸弹在门前不远处同时爆炸。门窗玻璃全部震碎,气流像强台风一样冲进来,窑洞受到震荡和冲击嗡嗡作响。警卫人员粹不及防。气浪过去再看首长,毛泽东用于将身上的尘土轻轻一拂,笑道:“他们的风不行,连我一个人也吹不动。我们的风起来就不得了,要将他们连根拔哩!”周恩来和彭德怀都放声大笑。、
傍晚,新四旅的干部来了,汇报完西华池战斗的详细情况后,又纷纷劝毛泽东马上撒离延安。毛泽东将手一拂,接着又在桌上轻轻一击:“不要说了。我有言在先,我是要最后撤离延安的。”
至此,我们才明白“有言在先”的分量,才明白彭老总何以那么认真着急。
18日黄昏,毛泽东同王震谈话,东南方向枪声大作。敌人先头部队已经进犯到吴家枣园。
毛泽东最大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挑战。迎接挑战。
这个问题,从毛选上就可以得到答案。毛泽东对于国民党的挑战,可以说是针锋相对;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他一生都是强者。就我所见,他从不认输,从来不曾在任何屈辱的环境下低头。干任何事情,不获全胜他是不肯善罢甘休的。
战争年代,他总是以最大的勇猛精神去迎接挑战。他藐视敌人是因为相信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未来。他为自己内心深处不可动摇的信念所驱使,常常会有惊人之举。1947年元宵节后,胡宗南调动23万人马、分五路进攻边区,并在西安集中一支伞兵,准备突袭延安。
彭德怀获悉情报,忙调一个团守卫延安机场,防敌空降。并亲自劝说毛泽东尽早撤离延安。
一阵沉重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彭德怀跑步赶到。彭老总是个急性子,说话像打机关枪一样快。他极少有这种焦急跑步的情况。喘着粗气吼:“怎么主席还不定?快走快走,一分钟也不要呆了!”
同志们都感到了形势的严峻。龙飞虎不及报告,破门面入:“主席,彭总发脾气了。请你立刻出发。”
王震忙说:“主席,今天就谈到这里吧。你必须尽快撤离。”
周恩来也劝:“主席,时候到了,该走了。”
毛泽东稳稳坐在椅子上,问:“机关都撤完了吗?”
毛泽东说了两句话:“我是要最后撤离延安的。”“我还要看看胡宗南的兵是个什么样子呢。”
当时,警卫人员以为毛泽东只是笼统讲的一个精神,只是战略上蔑视敌人的意思,并未当真。彭老总却立刻认真了,声色俱厉嘱咐警卫人员:“主席一向说到做到,一向不顾个人安危。我们党要顾,你们要顾!不许由着他的性子来,必要时,你们抬也要把他抬走!”
事实很快证明了彭老总的认真有道理,证明了毛泽东是怎样一个“性子”
3月13日,胡宗南14个旅兵分两路,向延安发动猛攻。50多架敌机整天轮番轰炸。警卫人员几次请毛泽东转移。他不定,总是那句话:“我还要看看胡宗南的兵是个什么样子呢。”
一颗炸弹就落在毛泽东的院子里。爆炸声中山摇地动。毛泽东当时一手端茶杯,一手抓笔在地图上画。爆炸的烟雾使窑内一片昏暗。烟尘散去,毛泽东左手仍然端着茶杯,地上没有一垦茶水洒出。笔仍在地图上画。那条调兵行进路线没打一点折扣!当时,受爆炸惊吓之后的工作人员们见此情景,不由得又吃一惊,被毛泽东的安祥惊得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