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冯玉祥不作声,他另有一条活路,通过段祺瑞的关系,张作霖答应津贴冯玉祥军饷一百六十万日元;合到大洋一百万,起码三个月不必愁饷。这笔款子,一部分已由正金银行汇到了,冯玉祥托京兆尹刘梦庚代征大车一千余辆,又向绥远都统马福祥借了几百匹骆驼,山路运粮的问题解决了。
但冯玉祥却还是迟迟不愿开拔。吴佩孚一直派人来催;冯玉祥所部一师三混成旅,延到九月廿日以后,方始陆续就道。冯玉祥是最后一天走的,临行之前,给黄郛留下一个密码本;所以冯玉祥虽已出了古北口,北京的情形却清楚得很。
奉军旗开得胜的是第二军的李景林。当吴佩孚在四照堂点将时,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将时,他已率领着第二十六旅、二十四旅,到达热河朝阳;守将是直军的热河都统米振标,未作抵抗,后撤与王怀庆的十三师会合;但李景林亦未前进,他怕孤军深入,会中埋伏。一
原来吴佩孚深知冯玉祥心狠手辣,而且野心极大,所以这一次点将,强调古北口这一路关系重大,非劲旅不足以胜任;其实是这一路关山险阻,地瘠民贫,接济非常困难,是有意要陷冯玉祥于绝地。即令如此,他仍旧不能放心,除了派副司令王承斌,以指挥热河方面作战为名,随第三路行动,作为监视以外,另派胡景翼由喜峰口进军热河,表面是支援第二军王怀庆;实际上是对付冯玉祥,他当面向胡景翼下达密令:“只要冯军一有什么越轨的行动,你立刻解决他的部队,任何手段都可以。”
吴佩孚走了一着满盘皆输的错棋。他只以为胡景翼在陕西当靖国军总指挥时,冯玉祥曾经想对他不利;上年胡景翼率领陕军第一师,随冯玉祥入河南后,又因为军饷问题失和,曾经与吴佩孚的心腹张福来及靳云鹏的胞弟靳云鹗结成“小三角联盟”合力倒冯。胡冯二人之间的芥蒂甚深;但他不知道,胡景翼早由于冯玉祥的至交,大名镇守使孙岳的拉拢,结成了一个倒吴的“小三角联盟”了。
第二天,胡景翼将吴佩孚的密命和盘托出。其时冯玉祥由于教育部长黄郭的策动,准备轰轰烈烈干一场“首都革命”;得此消息,加强了他的决心,密密地作了几方面的部署,其中之一是向曹锟保荐孙岳为首都警备司令;孙岳本名孙耀,字禹行,是明末名臣孙承宗之后,与曹锟的关系极深,当然一保就准。
另外一个重要的部署,便是筹饷。直军编入正式战斗序列的共有八个师,六个混成旅,但李彦青发饷。因人而异,吴佩孚嫡系的第三师及曹锳的二十六师发双饷,而且不扣两万元;彭寿莘的十五师,王维城的二十三师,也是双饷,但扣两万元;董政国的第九师发单饷,扣两万元。此外有的只发几成,有的一文不发,那就是冯玉祥的部队。
冯玉祥约了第二军总司令王怀庆一起去见吴佩孚,谈行军给养的问题,要求设置兵站。吴佩孚很轻松地说:“兵站是用不着办的,你们走到那里,吃到那里。不但自己省了许多麻烦,地方上的官绅也是很欢迎的。”
第二军一共四个旅,各自为战,除了李景林的两旅以外,张宗昌的第三旅往冷口进攻;另外配属的第二十五旅,旅长叫蔡平本,则在第三旅东面,沿青龙河前进。这两路都遭遇了强烈的抵抗,直军第一路正是吴佩孚的主力。两军鏖战,一连七八昼夜,枪声炮声,没有断过,山鸡谷应,打得昏天黑地。
直军的主力,摆在山海关与九门口之间;九门口但是多尔衮大破李自成的一片石,南面隔着一座角山,与山海关是两个战场,张学良与姜登选商定,第三军副军长郭松龄率领二、六两旅共六个团,担任山海关正面;第一军副军长韩麟春,率领四、十六两旅五个团担任九门口及其以西以北各关口。另外以十二旅的三个团作为预备队。联军指挥部则设在山海关东面的前所;二万五千分之一的军用地图是向日本驻军借来的。
十月初开始大战,双方都有重大伤亡。原以为山海关正面会先得手,不道直军是由保定军校有名的战术教官李藻麟指挥,防御工事极其坚固,因而奉军毫无进展;郭松龄情急之下,未经联军指挥部同意,把预备队的三个团也都调了去作战,却仍然不能打开局面。
反而是九门口一带,十六旅的一个团,突破了黄土岭口,接着也攻下了九门口,但却无法扩大战果,因为兵力不够;如果预备队未为郭松龄调走,情形就不同了。
“请问吴三爷,这是什么意思?”
“这还用问吗?”吴佩孚答说:“地方上官绅谁不愿意接办官差?他们花了五个可以报十个,是大发财源的事。你们只管开拔,不必思前想后的。我在湖北、河甫都是这种办法,地方上欢迎,我们自己也省事。”
“这,扰害地方的话且不必说了。我走的古北口这一路,完全是荒僻地区,往往百儿八十里的不见人烟,上那儿办粮去?吴三爷,你说的办法,别路也许行,我这一路万万办不成。”
“那就再研究吧!”吴佩孚轻轻巧巧地就推开了。
僵坐了半天,一毫无办法,只好告退宁王怀庆仰天叹了口气说:“咱们这是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