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半溪梅影文集 > 当飞鸟掠过经幡

当飞鸟掠过经幡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

平心而论,川主寺的晚餐其实蛮有特色。牦牛肉、腊肉、蕨菜、荞麦饼、洋芋糍粑应有尽有,还有青稞酒和酥油茶,十足的藏式餐饮。可是诺大的餐厅里却只有我们一彪人马,在这四野寂静的高原上总归让人心中不免惴惴。倘若时光倒流数百载,也许会起恐怕自己运气太好、遇到了孙二娘传人的担心。尽管餐后宾馆里还安排了篝火晚会,服务员们身着藏装跳起了锅庄,间或还有民歌演唱,高亢、嘹亮、具有穿透力的声线时时地撩拨着我们的耳膜。怎奈大家被高原反应折腾得声息全无,加之意想不到的寒冷,草草喂饱肚子后便都钻进了被窝。

深夜,当我从四肢被冻得如锥刺针扎般的疼痛中醒来的时候,剧烈的头疼依然丝毫没有减轻的兆头。以最快的速度将旅馆柜子里的备用厚棉被哗地一下罩上来,然后躲在两床厚被子下面卷曲着瑟缩的身子昏昏沉沉地想,在一个海拔3400米的地方,即使是夏夜,你也要有过冬的思想准备。如此囫囵着睡去,不知不觉已是天色大明。忽然感觉院子里人声杂沓,伏在窗前下看,不由倒吸一口气:昨晚只有我们孤零零一辆车的院子里,此时已是水泄不通,满院子都是疲惫不堪的人群。问服务员才得知,原来昨天又出现了塌方,我们是最幸运的一车,赶在塌方前通过,得以在此安然休息了一夜,而下面这些可怜的人们被堵在塌方的路上等待抢修,饥寒交迫的整整困了半夜。忽然间想起在听导游说我们遇到了九寨沟近半个月难得的晴天时有人曾发出的感慨:老天待我们真的不薄哇!

早餐后出发去黄龙,被告知今天一天都要在海拔3400米以上活动,其间还要数次翻越4000米以上的山梁。我们最最敬爱的苏导从昨天到今天沿途一路吐啊吐的,几乎成了一只奄奄一息的病猫,真搞不懂这样的体格如何能堪导游的大任呢?

看着苏导可怜兮兮的样子,大家也不忍心再责问他为何不安排我们进松潘古城。本来,那是一块我非常想要踏上去踩一踩的土地。古松州是历史上有名的边陲重镇,号称川西门户,自古就是用兵之地。红军长征也曾经制定过松潘战役计划,只是由于张国焘的故意延宕而不得已取消。那里至今还保留着方圆十里的完好的明代城墙,用糯米、石灰、桐油熬制的灰浆烧制的青砖长50厘米、宽25厘米、厚12。5厘米,每块重达30公斤。松潘以西就是红军长征走过的那万古荒凉的草地——川西北大草原了,如今已经被开发为若尔盖、红原和阿坝三个旅游景点。

最后,在从诺日朗中心区向沟口返回的时候,再来游览另一条在进沟时已经从观光车上饱览过秀色的、美景云集的树正沟。树正沟的景色本来应属上品,只是由于它是距离沟口最近的一条沟,自然也是人类活动相对频繁之处。树正寨是沟内为数不多的可以提供餐饮和住宿的地方,扑鼻的的商业味道令人窒息。加之我们到达的时候正赶上沟内修路,碎石、水泥、泥土全都粗暴的倾泻在那举世无双的清澈水边,水面上到处漂浮着脏物和浮尘。车过处黄尘漫漫,整条路恍如大漠铁骑席卷过的沙场。直叫人看得个个心惊、不由得扼腕长叹!时至今日,这条沟内还能给我留下美好而又奇特印象的就是芦苇海了,那也是游人进入九寨沟后看到的第一个海子。

芦苇海是一个半沼泽形态的湖泊,海中丛生的芦苇却是颇不同于一般,它的高度只有1米到1米2左右,只能生长在70到80公分深的水中,是绝对的袖珍版啊。更为神奇的是海中一条翠绿的水道却并非人工所为,而是湖底的山石在此处陡然凹下去一条深达数十米的沟壑,于是才有这一股水色翠绿、晶莹透明的清流从成片的芦苇中蜿蜒流过。无论是芦花盛放白衣胜雪之际还是入秋后的一片金黄之中,一道翡翠的镶嵌令人不敢相信大自然的色彩对比可以如此强烈,真真的令人叹为观止!

在想象里,能住在沟内的藏民家中,晨昏之间与美景保持零距离接触,细细体味高原地形、雪域风韵,仰视高天风云变幻,俯瞰牛羊牧归该是件无比惬意之事。因此,一车人曾经对于旅行社为降低成本而让我们住到松潘境内的川主寺的安排颇有微词。然而傍晚时分到达那个让我眼热的树正寨时,所有的幻想全部荡然无存。那彩旗招招、人声鼎沸、商家林立的一堆木头房子,处处满溢着毫不掩饰的暴发户式的恶俗,让人倒尽了胃口。更何处寻“一笛晚风生碧树,始知林里有人家”的意境?便不住也罢了。

离去时,虽是颇有些热恋情人的恋恋不舍,但想到后面的行程,心里仿佛又生出无限希冀与企盼,旅行车就这样满载着各怀憧憬的人们,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盘山路上起伏盘旋。

途中,参观了一个大言不惭的称为”格萨尔王的营盘”的地方,里面有着一条作酥油茶、青稞酒、织花带、做油灯、印经幡、画唐卡的帐篷街市。正是藏历六月中旬晒佛节的前夕,山坡上是尚未开光的大型唐卡,漫山经幡在风中招展。猎猎的风中,仿佛可以听到桑额和洞钦等藏族乐器的鼓点与轰鸣,令人怦然心悸。其时已是夕阳西沉,晚霞将四围远远近近的山峰染成绚烂的五彩,帐篷边的萋萋芳草在风中颤栗,似在吟诵着格萨尔王的伟大史诗看看吧,看看吧,这才是真正的”残阳如血”啊!

在川主寺镇上为苏导及几个年老的游客租了氧气袋后,我们的车子便如一只矫健的山猫开始在山路上奋力攀爬,高原反应更加强烈的一波波袭来。在车中很多棒小伙陆续瘫软如泥之后,我却依然顽强的手握相机随时准备拍下神往已久的海拔高达5000多米的雪宝顶的倩影。

仰视着澄澈如洗的天空,呼吸着这个世界上已经是吸一口少一口的难得的纯净空气,眼前岭谷相间、峰峦与深谷并存的蓝天白云、月朗风清的自然景观与北京城灰蒙蒙的天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这样的环境里,感觉人开始变得单纯。

每当车子路过垭口的时候,总是看到一些小小的乱石堆,有着明显的人工痕迹,有的石块中间还有小小的立杆挂着迎风招展的经幡。问过苏导,果然大有来头,原来那就是著名的玛尼堆。藏民每翻过一座高山,便随手拣块石头放在垭口,口中念上几句佛经。为的是敬山神,求神保佑。其实,这些玛尼堆应该算是世界上最简洁的寺庙。所谓寺庙无非是人敬神、与神交流沟通的一种语言符号罢了。很多藏式民居的屋顶上也有玛尼堆的,小小的玛尼杆上挂着印满经文的经幡。

正在神游物外的当口,车子又启动了。我于是无奈地看见,远处并没有什么格萨尔王的战马,只有零星的归圈的牛羊,而归圈的步伐总是散漫的、是踏碎夕阳的。

入夜,在满车人剧烈的头痛和眩晕中到达松潘境内的川主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