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4
中原一带一直是华夏帝国的精华核心,但三国两晋之后,江南也开始发展起来。到得如今,江淮一带的粮食,已经是帝国赋税的重要支柱,而江东的杭州等地,亦越来越繁华。
倒是江南西道,虽然汉人不断开荒垦田,可潜力还是没有发掘出来。
“广积粮……你要积多少粮?”方氏问道。
“越多越好,以备不时之需啊。”叶畅犹豫了一下,当然不能说过十余年后天下会大乱――他来到大唐已久,发觉大唐许多矛盾都已经根深蒂固,即使十余年之后没有安史之乱,也会有别的动荡。因此他开口道:“嫂嫂应知元载请我去之事。”
“是。”
“有赐奴和小娘呢,今后小娘可是个小富婆,若是有人娶了小娘,啧啧……”
听着叶畅将话题转到一脸无辜的小娘身上,方氏再次狠狠剜了他一眼。她叹了口气:“一说正事,你就没有个正形,说吧,今日来做什么,总不能是为了送弹弓来的!”
老宅虽然还为叶畅保留了一处小院,但是叶畅几乎不回来居住,他一般都是呆在卧龙谷里。而方氏由于孀居的缘故,一般也不会去卧龙谷,叶畅既然来这边,那就定是有事要找她商议。
“来寻嫂嫂,是因为有件事情要与嫂嫂商量。”叶畅皱着眉:“我心中拿不定主意,嫂嫂帮我参详一番。”
“你说就是。”
“如今产钳已经传出,自此以后,妇人生育难产者大少,人口增长将更快。原先会死于难产的婴孩,大多能长大成人。如此一二十年后,人口倍增,若粮食之增不能跟上,便是一场大祸。”
人口增长与粮食增长的关系,这是非常浅显的道理,方氏一听就明白,她愣了一愣,然后道:“怎么会这样!”
叶畅也叹了口气。
“十一郎,虽说你去帮那元载,我是不赞同的,但这产钳一项,着实是造福万生之举,应是功德无量才对,为何会如此?”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我要遣人去江南置宅买田。”
“江南?”方氏讶然问道。
对于他们来说,江南是很远的地方,而且远不如关中中原一带繁华。
虽然经过三国两晋,江南如今已经人烟广布,但在普通百姓心里,那里还是远离繁华与文明的所在。
“嗯,中原人多地少,若想要广积粮,便只有去江南一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