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盛唐夜唱(校对版完结) > 分节阅读 404

分节阅读 404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此时天色已晚,两人讨论了一会儿事情之后,就在这时,粟援快步走了进来,向叶畅施礼道:“郎君,人到齐了!”

“好!”叶畅精神一振,站起身来:“他们到了就好!”

他说这话时,神情变得甚为欢愉,脸上是情不自禁地笑。这几天来,刘长卿跟在叶畅身边,还不曾见他这样笑过!

“怎么了?”刘长卿问道。

“长安城中来人了。”叶畅略有些兴奋地道:“我既然知道自己要为这东都留守,怎么会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

袁晁、袁瑛虽是多方结交,但其所勾连之人中,总有怀着二心的,而这些人的下属当中,亦有不赞同起事者,故此这几日里,各县纷纷告变,文书雪片一般飞到洛阳。如果不是洛阳兵力实在不足,只要按着这告变去捕人,足以将袁家兄弟结交的大半豪强抓走了。

“应当没有错。”叶畅对袁家兄弟完全没有印象,他喃喃念了一声,心里反而有些奇怪,这两人应当是边远临海之处的普通百姓,据说袁晁还是小吏,他们怎么能造成这么大的声势!

闹得这么大,分明是对大唐虚实有很深的了解,并且能够非常好地掌握时机,这等人物,不可小视。

“台州人竟然跑到都畿道、河南道来搅起风雨,其人勾结各地奸猾豪强,绝非一日之功啊。”刘长卿也叹了起来。

“终究是因为自己有隙,方给了奸人可乘之机!”

“长安城……长安城中派援军来了?”

刘长卿非常吃惊,此前种种消息表明,长安城中已经没有多少军士,基本都被程千里带走了,现在又是哪里来的援军?

“自天宝八载起,我就在军中行退役之策。”叶畅笑道:“剑南镇、安西镇、北庭镇,再加上辽东行军总管府,每年各有数百至两千不等的四十岁以上军士退役。他们大多回乡,但也有一部分进了各大商会,特别是负责辙轨护卫之事,仅长安与洛阳,这般人就有两千余人。如今事情紧急,我让栗援将他们召回军中,他们可都是百战精兵,有这支人手,洛阳无忧矣!”

他一边说,一边向外行去,栗援在前引路,不一会儿,便到了军营校场之上。刘长卿向校场望去,只见黑乎乎一片,鸦鹊无声地站着千余人。他们的行列非常整齐,看上去根本不象是已经退役了的军士,刘长卿看到的禁军操演,也不过如此。

叶畅很清楚为何京畿、都畿、河南道会变成这个模样,这其中,他也有些推波助澜。

实际上,这是旧式的小地主与新兴的作坊主、大种植园主之间的争斗。这十年来,叶畅让大唐的商品经济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作坊、大种植园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利润,就必须占有更多的土地。在这狂潮之下,最先是自耕农与半自耕农被消灭,然后是小地主们。

而小地主多是乡间豪强、宗族首领,他们在朝廷力量薄弱的乡村里,说话的作用比起朝廷官府还有效。当他们意识到自己受到威胁,或者也野心勃勃想要加入到这场因为商品经济繁荣而开始的盛宴中去时,大唐现行的权力结构就成了他们的敌人。他们只有推翻大唐,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

当然这些都是他事后总结出来的,若是他事先能料到这个,就会做更充分的准备,减少这次叛乱带来的损失,而将旧体系被破坏带来的好处最大化。

这种事情他自己心中明白就可,却不能说给别人听,因此,杨国忠就是最好的替罪羊。杨国忠的盘剥搜刮,也确实是百姓参与造反的原因之一,不过杨国忠自己细思之际,肯定会非常郁闷:他对百姓的搜刮也只是比起李林甫等稍强一些罢了,为何李林甫时百姓就随得起,而轮到他时百姓却造反?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