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九谷种
禾:说文释作“嘉谷”段注:“今俗云小米是也。”
汜胜之书的“欲知岁所宜”和“崔寔说”皆在齐民要术-收种第二,文字紧相连接,崔寔的说法,不过是对汜书的补充。今分作两处,反觉有失原文的完整性。
师旷占术:见齐民要术-收种第二。师旷是春秋时晋国的乐师,盲目,能预知吉凶。本书是后代人的著作,假托师旷之名以广流传。
杂阴阳书:据说是汉代阴阳家的著作,原书已失传,引文是从齐民要术各篇中辑录汇集起来的。
四季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时,每时分孟仲季三个月,季月为每时的第三个月。一年的四个季月为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四季日”是指这四个季月的“月建日”如三月建辰、六月建未、九月建戌、十二月建丑等。宜四季日,即辰、未、戌、丑日。
1稗:按:周礼-天官-太宰“九谷”为“黍、稷、秫、稻、麻、大小豆、大小麦”无“稗”“稗”似应作“秫”本篇正文有“秫”无“稗”可证。农桑辑要的其他版本,石校本皆作“秫”
2后文引氾胜之书说:“种,伤湿郁热,则生虫。”看来浥郁的种子,并不是全部不可出苗,只是苗弱易死、易生病虫、不易荣盛。郁热:即通常所说的“热蒸”指种子因受潮而在仓中发热。
3失生熟之节:“节”字可释作“标准”和“法度”等义。译文释作“火候”为求通俗。因米的品种混杂,有的颗大、有的小;有的质硬难熟,有的软而易熟:故言火候不易掌握。
4劁:今之字书作“慈焦切”音樵,与“樵”通,刈获之意。
5氾胜之书的以下文字,系转引自齐民要术-收种第二和种谷第三两篇,文字经过改写。
引自齐民要术-种谷第三小字注。此段话见史记-太史公自序,文字已经过改写,但未失原意。这段话可以作为对阴阳家“宜”“忌”说的批判。
6热:原作“熟”齐民要术、石校本农桑辑要作“热”据改。
7三沸:通常煮物,常采用明火与文火结合运用的办法。即用明火煮沸后,便用文火煨,然后又用大火煮。如此反复三次为“三沸”亦称“三滚”或“三气”
8种:溲种,从字义言“溲种”颇似今日的“拌种”但“拌种”通常只进行一次;而“溲种”却要进行六七次,其最终的结果是为了做成药肥混合衣的大颗粒种子,这又是两者极明显的不同。
9常天旱燥时:齐民要术同。殿本作“当天旱燥时”
10治种:原文作“治谷”据齐民要术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