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第 41 章
秦英知道这个时代只有秀才才能进县学进学,宋二嫂的意思就是能进岳麓书院的人十有□□都能成为秀才,只从这一点来看这岳麓书院对读书人来说就别具吸引力,难怪宋二嫂希望小鹏去岳麓书院了,就是不晓得这束修银子到底是个怎么贵法,于是问道:“不晓得这个岳麓书院每年要多少束修银子?”
“每年要三十两银子,而且每季度还要给夫子交五两银子的冰敬碳敬,这些都是最基本的。”
秦英想,这不就是现代的贵族学校嘛,这样算算在岳麓书院上一年学差不多就要五六十两银子,这对于一般的庄户人家来说可是天价呀,要知道一个普通的五口之家一年才花费五六两银子,这上一年书院的银钱都够他们生活十年了。
宋二嫂接着说道:“私塾就不考虑了,我想先让小鹏去鼎升书院,往后只要他学问做的好,同样可以去岳麓书院进学,而且还不用交束修银子,三弟今年就是这样去了岳麓书院的,书院放年学前还因为他文章写得好,给他奖励了一两银子哩,听说还有人得了十两银子的,三弟还说要是他们学的所有东西弄一起能被评为什么第一二三名的,那给的奖励更多。”
秦英听着怎么觉得这像极了现代高校里实行的奖学金制度,想不到古人也有这么超前的思想。
“还不是我家阿贵叫我来问问你,要是有合适的就给他三弟讨了做媳妇儿。”
秦英摇头,不明白宋二怎么会突然想到这出,“我家就我和我哥哥两个,没有亲妹妹也没有堂妹。”转而又问道:“宋二哥的三弟不是读书人吗,他怎么会看的上我家的姑娘?!”
宋二嫂也摇头表示不解,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我婆婆一心想让三弟考功名做官,将来能娶个大门大户的姑娘做媳妇儿,所以从来不张罗三弟的亲事,况且三弟现在才刚满十三岁,公公和婆婆都觉得说亲事的事情太早,怕让他分心,一心只让他刻苦读书,哎,也就我家男人一头热,根本就不明白爹娘的心思。”
秦英能理解宋婆子和宋老头的想法,无非就是现代常见的望子成龙的思想,先不说这样好不好,只是这是人家的家事这一条她这个外人就没有评说的资格,于是暂且放下这个话题,转而问道:“小鹏年后是不是也要进学?”
说到自己娃儿,宋二嫂脸上瞬间便有了笑容,回答道:“是呀,小鹏和小石头两人同岁,要是两个娃儿能一同进学的话,那在书院里相互也有个照应。”
“那鼎升书院呢?”秦英想做一个比较,到底哪一个书院更适合小石头,虽然她现在心里已经估摸着有了底,但是多了解一些总没有坏处。
“其实鼎升书院也不错,光是束修银子就要少许多,每月只要交二两束修银子就足够了,只是鼎升书院不像岳麓书院那样还要教导琴棋骑射罢了,书院只专门教授学员四书五经。”
秦英觉得这样难免太刻板了,八股文学多了就很难免堕入迂腐之中,相比较而言她还是更看中岳麓书院一些,不过这事还要跟赵三郎商量商量,而且也还要再全面的打听打听,但现在还不急,书院还在放年学,再怎么样也要放到年后吧,所以有的是时间慢慢打听比较,现在最重要的是筹备过年的物什,眼看这都二十六了没两天便要过除夕了。
作者有话要说:
小伙伴们你们说后面来一些宅斗怎么样?!166阅读网
秦英点头,“我和三郎是打算让小石头进学,可就是不晓得上咱们县里的哪家幼学好?”
宋二嫂从小就在这顺应县里长大,虽说对这个不是特别了解,但还是有一定的话语权的,因而说道:“咱们县里有两家书院都有幼学,一家是城南的\'鼎升\'书院,一家是城东的\'岳麓\'书院,两家都很好,就是看你愿意去哪家,如果不想去书院还可以去私塾进学。”
“那二嫂子和宋二哥打算把小鹏送去哪家?”
“我当然是想让小鹏去岳麓书院,能进岳麓书院十有□□便能进县学,岳麓书院每旬便会请一位县学里的大儒去坐一回馆,就是县老爷也经常去讲学,而且听说大户人家少爷学的琴棋书画骑射岳麓书院都使要教的,可就是束修太贵,而且想要进岳麓书院不管你是什么身份都要先接受夫子的考核,考核通过了才有资格在书院里进学。”
这时候能进县学也就意味着这人已经是秀才的身份了,进县学成为廪膳生后每天能领三斗米,每月还有2两银子的贴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