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剑啸西风 > 第二十九回

第二十九回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次日,李璘率莫之扬、刘云霄、十八婆婆一行人等经太仓、常熟到了海港,乘大船入海,向三圣岛而去。

莫之扬想到不久就要见到师父,还可见到三圣教主辛一羞,当世武林两大泰斗得以尽见,甚是向往。梅雪儿上次离三圣岛是逃出的,这一次却是跟随着掌令使,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时时给莫之扬、安昭等人算海程尚有多远,或指着天上海鸥讲这一只与那一只有什么不同。莫、安二人都是第一次到海上,倒也觉得新鲜。但不过三两日,便觉得只是一片无际的海水,除此之外,无有其它,又感无聊。听梅雪儿讲至少还有十一二日的海程,不禁感到焦急。李璘除了参悟玄铁匮中羊皮纸的秘密,便是日日研读兵法,只是嘱咐一班随从,对莫之扬、安昭、刘云霄、十八婆婆等人多加照应。

这一日船行海上,夕阳沉落,莫之扬与安昭在甲板上闲坐。海面上出奇地平静,只有数十只海鸥随着帆船,扑动着翅膀,不时鸣叫一声。向前望去,底下一片深蓝,天上一片浅蓝,远远交汇于辽远之处,令人平生辽阔无垠之感。

莫之扬叹道:“不到海上,真不知自己如此渺小。师父以前常对我说:‘身躯之为物,皮囊而已,惟性灵栖居之’,今日才知确实。”安昭道:“也不尽然,没有皮囊,则性灵无栖居处,何有性灵?没有性灵,则又不知天地如此之广,皮囊如此微小。”忽然一只海鸥坠入海中,振翅飞时,嘴中已多了一条银白的小鱼。安昭问道:“你说那海鸥吃鱼,究竟是皮囊之需,还是性灵之需?若说皮囊之需,则皮囊无有知觉;若是说性灵所需,则性灵何以存鱼?”

莫之扬听这话好像简单,实则极为深奥,凝神细思。安昭见他半天不答,笑道:“还是你说得对,想之不通,不如不想。”眼见天色已黑,一轮明月升了出来,海风吹来,微微砭骨。莫之扬身怀绝世内功,不觉什么,安昭却有点吃不消,道:“回舱去罢。”

词曰:斜风细雨,玲珑小筑。信步廊桥,檐下溅水似珠。闲数柳枝,几粒嫩芽新吐?忽然燕影掠入屋,一时呢喃无数,惊心魂飞故乡路。彼年一别,至今未遇。新花年年发,伊人得几度?

且说李璘着黑衣剑士找回莫、安二人,为众人抚琴助兴。他琴技高超,奏了一曲凤求凰。拨琴之时,不施内力,琴声便不再有那种魔力。琴声既静,众人纷纷赞扬。李璘笑道:“各位有所不知,本王虽粗识音律,却一向不轻易示人。莫公子若不在场,本王绝不弹琴。”举一杯酒,邀众人共饮。

座间人等不识莫之扬,听李璘如此说,便将眼光投向他,有消息灵通者,低声说这就是万合帮新任帮主,一身武功出神入化云云。见众人目光中均有称羡之意,刘云霄顿生妒意。安昭心想:“李璘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这话,明摆着是想让七哥跟随他。七哥是堂堂男儿,自应建功立业。真到了那时,我该不该阻拦?”一时踌躇难安。

是日,酒宴一直到深夜方散。杭州太守早已备好馆舍,请众人歇宿。

第二日,莫之扬向李璘辞行。李璘大觉遗憾,道:“莫公子一身惊人艺业,眼下国难当头,本王实有意请莫公子一起建功立业。”叹息良久。他这话并非作伪,万合帮有七八千人,如今重新整顿,江湖影响可谓不小。若莫之扬能跟随他,则不仅万合帮门下弟子可尽归麾下,其他江湖门派也会来投靠。李璘谦辞道:“请恕冒昧,不知莫公子要去什么地方?”

二人正待回舱,忽听一人低声道:“师侄,师侄,过来!”莫之扬听出是朱百晓的声音,极为吃惊,扭头回顾,见船舷边翻上两个人来,一胖一瘦,那胖子眉花眼笑,手中兀自捏着半只猪耳,不是朱百晓是谁?

莫之扬惊道:“二师叔,你怎么来啦?”朱百晓轻声道:“你们到了海口,我就跟上啦。来,见过你三师叔。”莫之扬瞧那瘦老者相貌,知是侯万通,忙与安昭上前见礼。侯万通手舞足蹈,将二人扶起。莫之扬道:“两位师叔这几日一直在船上么?怎的没人发觉?”侯万通笑道:“你两个师叔的本事大呗,谁能发觉?”忽然舱门响处,有人出来。侯万通道:“师侄,稍停咱们上桅杆说话。”两人一晃之间,已没了影子。

莫之扬吁了口气,回身看时,出来的却是李璘。迎上去道:“殿下,这么晚还没有歇息么?”李璘笑道:“两位不是也没歇息么?莫公子,安姑娘,这几日我一直琢磨江湖四宝的秘密,却是全无头绪。上官婉儿大智大慧,实在是一代奇女子。来,现下算是安静,请二位一起参研。”莫之扬知道若是同他一起参悟这重大秘密,以后想要辞行,怕是不易了,但江湖四宝也太让人好奇,当下与安昭同他一起步入内舱。

李璘吩咐侍婢将梅雪儿也叫来,关好室门,拿出那四件异宝,道:“这几样东西,无一是简单的。且不说玄铁匮与九齿金梭,就是这块奇石,中间也大有名堂。”莫之扬、安昭、梅雪儿三人看去,见那石头外形似一座山峰,除此之外,也不见有它。李璘端起一杯清水,徐徐浇在上面,石头开始变色,有的地方转绿,有的地方转白,不一会儿,石头变成一座玲珑的山峰,有林木有石群,更有一处洼处积了一汪水,似是一个泉潭模样。莫之扬等三人都觉惊奇,待要细看,李璘一杯水已倾尽,树林、石群等等渐渐褪色,又成了一块灰秃秃的石头。李璘道:“还有奇处。”“呼”的一口气吹熄了灯烛,但见那石头上有几处发出光泽,连成一道细线,从底部一直通到顶端。莫之扬叹道:“真是匪夷所思。”李璘点起灯来,道:“几位以为如何?”莫之扬想了一会,道:“若在下没有猜错,这是藏宝图。”安昭奇道:“藏宝图?”

莫之扬道:“正有一事请教。我恩师现下可能在三圣岛,在下却不知三圣岛在什么地方。还请永王殿下指点。”李璘喜道:“什么?莫公子要去三圣岛找秦老掌门么?我本打算迟几日再去三圣岛,如此再好不过,一同前往便是。”莫之扬心想:“既如此,也只好答应了。”

李璘大喜,差人叫来江浙按察使与一众官兵,问道:“眼下安贼起兵叛乱,来势汹汹,黄河以北大半沦入贼手。皇上为此寝食难安,各大臣意见不一,有人觉得贼兵只是一时嚣张,很快就会瓦解;有人认为贼兵多是北方胡人,能征善战,且蓄谋已久,一旦发动,恐官兵不能抵挡。各位以为如何?”

众官员议论纷纷,意见却也不外乎以上两种。李璘离座,在厅内踱了一个圈子,斜眼在每个人脸上扫过,坐回椅中,道:“本王以为,此二见解都有失偏颇。贼兵强大,小觑之无疑是夜郎自大;但若说贼兵必胜,又未免目光短浅。安贼发动兵变,其利在于:第一,贼兵骁勇;第二,孤注一掷,不计后果,军心稳固;第三,中原已有百年无战争,各地军民害怕打仗。可他也有诸多不利之处:第一,大唐历代皇帝广施仁政,百姓心向大唐;第二,贼兵后备不足,虽一时骄横,但势难持久。稍加推断,即可知道贼兵必败,此其一也;大唐不能一时即平定叛乱,此其二也。”各官员听永王一番分析,纷纷称是。

李璘接着道:“贼兵虽必败,但不会自败,需全国官兵百姓齐心协力,先抗之,再制之,后灭之。此等大事,非三年五载断难成功。江南富庶丰饶之地,安贼一向垂涎,各位务必早募兵马,建团练,未雨绸缪。否则万一安贼渡江得逞,江南一带即成了无壳蚌肉,只有任人分食。因此,江南各地,应以城池为限,广招本土兵勇,以誓死守卫家乡激励将士,各城池之间务必协同照应,若贼兵打到,一处告急,八方支援,万不可坐等观望,让贼军逐一夺走。众位以为如何?”江南军地各官员不住点头称是,纷纷离座道:“安贼起兵,闹得人心惶惶。我等当殚精竭虑,今日永王一番训示,使我等茅塞顿开,当不负使命。”

李璘道:“甚好。各位只要恪尽职守,本王必奏请父皇,加以奖赏。危难之时,亦是建功立业之机,各位谨记。”再三嘱咐,一众官兵领命而去,布置防务不提。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