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第九章
康熙细细吃了半盏茶,问道:“衡臣,朕记得你去年抱了孙子。”
张廷玉躬身回道:“是,劳万岁爷挂念。”
康熙又道:“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早起你也瞧见四阿哥的折子,晋侧福晋一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你怎么看?”
张廷玉便又起身回道:“启禀万岁爷,儿孙自有儿孙福,四阿哥做事向来深思熟虑,不是轻率之人,所以臣倒是赞成的。”
康熙深知张廷玉平时很注意跟阿哥与同僚保持距离,今日能评一句“四阿哥不是轻率之人”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于是就点点头道:“儿孙自有儿孙福,这话没错的。”横竖又不是什么犯忌讳的事,只是个侧福晋,没的为这种家务事让儿子没脸,依就依了,将来再有不合适,褫夺也就罢了。
康熙笑着称是:“已经让礼部去选日子了,早些办,也给宫里添添喜气。”说罢,心里又想起一事。
胤禛今早请旨要晋府里的李氏为侧福晋,折子上写着一堆“贤良淑雅”、“品性昭慧”、“德行兼备”、“婉约恭谨”好听话儿,再往下,想看点实质内容,却一句没有了。康熙心里有火,胤禛贝勒府里还没有侧福晋,若晋了李氏,她就成为理所当然的第一侧福晋,按规矩,第一侧福晋只在福晋之下,在福晋无法行嫡妻职责时第一侧福晋完全有代行权力,但李氏无功无妊该以何理由晋封?更可恶的是家世也不显,虽说不想让皇子跟大臣们勾连,但是也不能太差了不是?李家原是个商户出身,李文烨后来花了大笔银子捐了个知府,估计户部还是瞧着胤禛的脸面才给办下来的……老四敢情是被女人迷昏头了?
康熙终于把太后哄得欢喜,母子两个又议了议今年过节的事宜,安排哪些歌舞玩意儿等等,康熙便告退回宫。
外头天黑成一片,刮着凄凄冷风,康熙裹着一件紫猞猁皮大衣,也不上轿辇,只扶着李德全慢慢往乾清宫走,前头两个小太监弯腰提两大盏缀着明黄穗子的万寿无疆的透明琉璃大灯笼,戎装侍卫们紧紧跟在后头。
路过永和宫时,康熙本想去德妃处打个转儿,一起商量儿子的事,后又想到德妃心结,不禁打消了念头。
李德全见皇上一脸郁闷,只好更加认真注意路上积雪——万岁爷向来不肯多坐轿子,黑灯瞎火可苦了底下人。
康熙心里犯难,胤禛这孩子跟着胤礽办差,一向都老老实实的,平常也不爱惹是生非,做事知分寸懂规矩,这次请封的事确实有点出格,侧福晋是要正儿八经上玉牒的,皇家媳妇能是随随便便就晋封的么,至少李氏得有个生育之功嘛。
回到乾清宫,见到张廷玉在小书房里本本分分的整理条陈,康熙心里憋了一肚子家事,忍不住也就跟心腹大臣唠叨几句。
李德全带着邢年守在门口,康熙先从御膳房叫了一桌上等席面赏张廷玉一起晚饭,主子奴才两个都简单扒拉了两口。
听完张廷玉奏事,天下太平,康熙道:“衡臣,你坐。”张廷玉玲珑心窍,今日也看了胤禛的折子,知道康熙正压着,想是为难。他自来秉承“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只告罪坐着喝茶等皇帝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