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职称处主任并不想开这样的玩笑,他说,这不是我通融不通融的问题,我只是按章办事,条件不够,我通过了,上面审查时也会拉下来。
学校的内部电话声音很大,屋子里也很安静,杜小春听得清清楚楚。杜小春凑上去急忙分辩说,我上了那么多的课,有一门课还被评为精品课,难道就抵不上科研这么一条?
职称处主任说,一码是一码,这点你应该清楚,你总不能说我多生了几个孩子,我就可以杀死一个人。
什么狗屁话。杜小春还要争辩,叶主任急忙挂了电话。然后说,这都是些有实权又不好惹的家伙。职称处主任姓蔡,不好说话。当了多年主任还没提拔,心里也有点不舒服。再说,光空口和人家说也不够郑重,我的意思是你亲自去一趟找找人家,当然是不能空手去。具体带什么礼物,你自己考虑去。
又不认识,无缘无故去找人家,而且还要带礼,杜小春做不出来,她也不会去找他。但她可以找找科研处长兼校长助理胡增泉。胡增泉和她也算老乡。那年毕业时,系里有让她留校的意思。但留校要学校说了算,学校这关很难通过。父亲听说同事的弟弟胡增泉在奇才大学当处长,便去找这位同事。因同事也算父亲的下级,这位同事便很卖力地领父亲来找弟弟。那时的胡增泉虽然还是副处长,但能力已经可以,在胡增泉的活动下,她很顺利地留在了学校。在以后的几年里,每年回家返校,她都要到胡增泉家去一趟,把父亲带给胡增泉的家乡特产送到胡增泉家。但她结婚后,去胡家的次数就渐渐少了。
得找找系主任。系主任她是熟悉的,让他说说这是怎么回事。她同时也认为,系主任是她的直接领导,他有责任去为部下说说理,而且讨个公道回来。
说起来系主任还是她的婚姻介绍人,虽然交往不是很多,但见了面有事没事总要多说几句话,有时也开几句玩笑。她没敲门就闯进系主任的办公室,然后一屁股坐在沙发上,说,我的职称竟然没通过,气死我了,主任你管不管,如果你不管,我就再不去上课,你们爱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去。
叶天闻显然已经知道了这件事。他转身面向杜小春,说,你知道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是你的哪一条不够,人家不通过,肯定有个理由。
杜小春着急地说,我哪里知道,反正是没通过,结果都公示出来了。
初评是由职称处评的,基本是按文件规定的条文来办,够条件的就通过,不够条件的就放下,公示后再上报省职称部门,职称部门审核后,再提交高评会由专家最终评审。叶天闻说,初审不过,肯定是你的哪一条不够格。
这些年,她觉得她的水平在一天天增长,现在已经很高,已经在全系数一数二。因为这些年她埋头读了许多学科的经典著作。她认为,学经济的不能只读经济方面的书,因为经济从来就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东西,它是人们生活的全部体现。要彻底搞懂它并且有条件地掌握它,就应该学习和人有关系的各方面的知识,比如哲学、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文学、美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等等。事实也证明,读了这些书确实眼界开阔了许多,思维也敏捷深刻了许多,从发表的两篇论文来看,反响已经相当不错,有一篇还被学会评为优秀论文。但谁能想到学会不是政府机构,评奖竟然不能算数。不能算数也罢了,她觉得她的水平应该已经被大家认可,现在看来,不仅职称部门不知道她,恐怕是系里的同行和领导,也未必认可,更不会把她当成一个人物。
不求人当然不行了。她决定先打电话和胡增泉说说,看他怎么回答然后再做决定。胡增泉说他在医院。杜小春急忙问怎么了,谁病了。胡增泉说,你嫂子,住院已经半个月了。
杜小春好像没叫过胡增泉哥,但她把胡增泉的妻子叫嫂子。嫂子住院半个月她竟然不知道,可见消息闭塞到了何种程度。如果说严重点,就是典型的忘恩负义。杜小春没敢再细问,急忙说没什么事,然后问清住在哪个医院,便挂了电话。
她决定立即回家,然后和丈夫一起去医院看看人家。
家就在校园内,回家的路也不长,但每每回家,都让她有点自卑和烦恼,她有时甚至有点恨这个学校,也有点恨这个家。恨的原因其实简单,有时连她也觉得恨得莫名其妙,恨得没有道理。学校的家属区分为东西两区,东区为老区,西区为新区。老区的房屋不仅破旧狭小,楼前也没有花草树木,如果升了官或者升了职,才可以从老区迁到新区。老区新区虽然只隔了半个校园,但已经如同东方西方,如同发达国家与贫穷国家。下课下班回家,有官有职的,就会向西,无官低职的,只能向东。和同事一起行走,当她向东分手时,就会有同事问她怎么还没搬到西边。这样的问题犹如骂她无能,更像一记沉重的耳光,打得她脸红脸烧无地自容。突然想到父亲说过的那句话。父亲说,男怕干错行,女怕嫁错郎,干错了嫁错了,这辈子就完了。看来这话真的是实践检验出的真理。嫁马长有时,她看中的就是马长有的前途。马长有研究生毕业,而且学的还是热门的食品科学。当然她也觉得马长有人也不错,老实本分吃苦钻研。当然这些也是父母亲看重并且认可的,因为大家见识了太多的朝三暮四的男人。但谁能想到,老实本分却成了他致命的弱点。马长有老实本分,就只能死教书死读书。至于科研,老实本分弄不到科研经费,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嫁马长有时,马长有就已经工作了四年,而且大她七八岁。可到去年,他才勉强升了个副教授。而和他一起留校的同学,已经都是教授或者处级干部了。
杜小春说,我你是清楚的,我的条件你更清楚,你说我哪点不够格。
叶天闻半开玩笑地说,对你我也说不上清楚,你整天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没事也不来办公室,别说清楚,模糊的影子都没有。但评职称的条件可不是你当副教授的水平,水平和条件还是有点区别的。评职称的条件是上面定的条条框框,是用分数来量化计算的,你够副教授的水平,但不够副教授的条条框框,人家就不会通过。你再仔细想想,是哪一条你还欠缺,或者是你填表时哪一条没填上,或者是哪里没填合适。
如果是漏填了哪一条,当然就有办法补救。但愿是这样。杜小春急忙说,我也不知道漏填了什么。叶主任,职称处你熟悉,你能不能帮我去查一查,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叶天闻拿起电话拨通了职称处主任的电话。叶天闻先问儿子准备报考哪所学校,然后又说哪所学校教学质量高。杜小春听出,两人的关系还算不错。两人聊半天,叶天闻才将话转到她的职称上。职称处主任倒记得很清。主任说,杜小春主要是缺这么两条:一是论文获奖不能算数,因为发奖单位不是政府机构而是群众团体;二是也没有像样的科研成果和社会兼职,所以我们觉得弱了一点,总分合计下来也差了零点几分。
叶天闻立即开玩笑说,杜小春你可能不认识,但你听听这个名字,你就知道是一个很漂亮很能干的美女。我觉得美女应该算一条,你看能不能给通融一下,给想个办法补救补救。因为这个老师是我们的绝对主力教师,有学问,课也讲得好,如果评不上,对她打击大,对认真教学的教师也是一个打击。如果你能够给通融一下,美女会怎么感谢你,你想想就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