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一统中原第二十六章严肃军纪
傅宗龙叹了一口气,他身为兵部尚书,每天看着城外数量那么少地唐军耀武扬威,心中不是滋味,无奈几次请战,皇帝都不准。
傅宗龙退去下,几个大臣又启奏了几件无关紧要地小事,崇祯一一回复,眼见再也没什么事,崇祯正想宣布退朝时,大太监杜郧连滚连爬的跑了上来:“皇上,大喜,大喜!”
众人一听,都吃惊的望着杜郧,不知有何喜事会让这个大太监如此失态,许多人想起莫非是援兵来到,心中“砰,砰”直跳。
崇祯听到有喜事,忙道:“**卿快快讲来。”
杜郧喘了一下粗气:“皇上,大喜,援军到了,勤王军到了。”
唐军的一万人马在北京城下游荡了十天,即没有攻城,也没有添兵,京师百姓的恐慌慢慢平息,朝中的文武大臣也恢复了往日的作风,每天上朝,下朝,崇祯每天还是按平常的日子作息,表面上看来,皇帝仍然每天坚持早朝,批阅奏章,发出各道诏书。
不过,城外的唐军终是一块心病,崇祯退朝后,每回到寝宫时,一种孤寂,害怕的感觉就向他袭来,纵使和皇后周氏,他最宠**的田妃在一起时,这种孤寂,害怕的感觉也没有消除,他生怕哪一个太监突然闯进来告诉他唐军已打进来的消息。
这天,天还没有亮,崇祯在王承恩的引导下照样上朝,哈欠连天的文武百官拜过皇帝后,王承恩的声音传来:“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傅宗龙站了起来:“启禀万岁,城外贼军不过万人,臣愿领兵将贼军扫灭,恢复京师的秩序。”
傅宗龙的话一说完,周延儒站了出来:“傅大人,唐贼如狼似虎,京师的兵马久未训练,据城防守还可,出城野战,如何是唐贼的对手,如果失败,岂不是要让京师陷于险地。”
崇祯一下子摊在了龙椅上,日思夜想的援军终于来了,他使出了全身的精力问道:“是哪一路人马,在哪个门外门。”
杜郧道:“是杨督帅的人马,就在南城地永定门。”
京师城门众多,有内九外七之说,每座大门都有不同的名字、用途和特征,其中数南城的门最多,内三座大门,分别为崇文门、正**门和宣武门,外城也有三座大门,分为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
正**门除了皇帝之外,任何人都不准从箭楼下边的正门出入,而只能走东西两边地旁门,因此它平时总是紧紧关闭,杨嗣昌和李建泰两人出征,皇帝亲自在正**门相送,这对臣子来说是难得的殊荣。
听到杨嗣昌的人马在永定门出现,皇帝和一班大臣都放下了心,这下是杨嗣昌回京城的必由之路,崇祯急忙问道:“那唐贼呢,杨**卿有没有和唐贼**战。”
周延儒的话一说完,曹化淳**侧侧的道:“傅大人,你为了自己敢战的名声,置皇上安危于何地。”
这番争吵已是数次了,傅宗龙也不把两人的话当回事:“皇上,唐贼仅凭小部人马就将京师与外断绝。未免被贼军笑我朝无人,京师尚有二十余万人,只要给臣十万人马。如果不能将贼军**退,使京城恢复与外界地**通,臣愿提头来见。”
援兵来没来。到了哪里。都是皇帝和大臣们心焦的地方。能恢复京城与外界的**通当然好,只是这些和京城地安危相比,又算是小事,大家都宁愿躲在城里等待援兵的到来,也不愿冒险出城,唐军既然没有进攻,又何必去惹唐军。
崇祯摆了摆手:“傅**卿退下,此事朕意已决,不必再议了。”
傅宗龙是唯一敢出城作战的官员,崇祯虽然不想冒险。对傅宗龙还是很有好感,刚才周延儒和曹化淳对傅宗龙地攻击,崇祯当作没有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