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帝国第七章斩新一页
众人都转头向皇帝看去,李鸿基微笑着道:“大家准备一下,明天朕就和各位一起乘车到商洛去一场。”
众人都是兴奋难言,周凤梧却是紧皱双眉,向袁宗第道:“袁大人,你可确保这火车没有安全之忧。”
“那东西真的能日行千里?”说这话的人自己也没有信心。
“听说一次就能运送上万石的东西,是不是真的?”
马上就有人反驳:“万石不可能,我听说运送上千石倒是真地。”
听到众人的议论。袁宗第眯着眼,又是好气又是好笑,也难怪,若他不是负责这一切的工部尚书,恐怕听到火车和铁路也会茫然无知。
李鸿基听到他们争论了一阵,才道:“好了,各位**卿也不有争了,铁路确实已经修好了,不过只有西安到商洛的二百余里,至于能跑多快,能拉多少货,各位**卿试过就知道了,至于具**什么时候能试,还是让袁卿家来告诉大家吧。”
眼看继续让西安作为都城已成为定局,高立功仍有点不死心,道:“皇上,洛**离西安并不远,距离**河又近,水路远比西安要通畅,洛**城高墙厚远不是西安能比,皇上为何又不考虑洛**?”
“城墙,高**卿,你说现在还有我军攻不下的城墙吗,即如此那城墙高不高,厚不厚又有什么区别?”
高立功一愣,现在唐军的火**威力一年比一年大,而且再也不是以前几门,几十门的规模,据说现在所有火**的生产都用上了蒸汽机,若是唐军要全力生产火**,一个月就可以生产数千上万门,无论怎样坚固的城墙,在数百数千门大**的轰击下,恐怕连一个时辰也抵挡不了。
“何况陕西**旱,河南比陕西的**旱更加严重,至于**河,**河九害,唯利一套,有河套对陕西的支援,西安为都岂不胜于洛**。而且我大唐以后有远胜于水运的运输方式,都城的选择,再也不用局限于有无水运了。”
自古以来,水运一直是朝庭大规模物质运送的最佳选择,正是有了杨广开拓的大运河,才有后面盛唐的繁华,大明定都北京后,京杭大运河更是朝庭的命脉,一旦被切断,整个朝庭就会大乱。
袁宗第满脸得**地站了起来:“诸位,我很高兴的告诉大家,从西安到商洛的铁路,在皇上刚回西安不久就修好了,我们的火车在上面已经运行了三次,铁路运输比历朝历代,任何工具都要快捷,有人说日行千里,很遗憾,这个还达不到,但我可以保证日行五百里绝不在话下,而且这个速度还有很大的提高,大家所说的日行千里以后也不是不可能达到。”
听到袁宗第的话,众人刚才的怀疑一扫而空,热切的鼓起了掌,日行五百里绝对足够了,千里马那是幻想,最好的骑兵,或许能够在第一天前进三百余里,但到了第二天,速度马上就要下降,十天时间能奔袭一千五百里已是了不起的速度,按袁宗第的说法,在有铁路的情况下,二天就可到达千里之外,三天时间就比得上骑兵用十天时间赶的路。
有了如此强大的工具,那无论是兵员还是物质都可以快速集起来,在座的众人都是朝中的****,这意味着什么,众人自然知晓,等于一下子整个国家的实力提升数倍。
等众人的掌声稍弱,洪承畴迫不及待的问道:“袁大人,我等什么时候可以乘坐袁大人所说的火车。”
袁宗第道:“现在就已有一列火车停在西安,只要皇上同意,马上就可以安排诸位大人乘坐。”
这也难怪,水路虽然缓慢,但胜在量大,一艘千石以上的大船,要多少辆马车才能运完,如果是人挑,将人累死不说。十石粮从产粮区运到京师恐怕能剩下一石就不错了,其他地都得在路上消耗掉。
高立功听得心中一动:“皇上所说的可是铁路运输?”
从唐军第一台蒸汽机问世,到现在已有整整三年的时间。从蒸汽车问世地那天起,唐军的重臣没少听到皇帝嘴时念叼着铁路,火车。除了皇帝自己。恐怕谁也不知铁路和火车到底是什么样子。
皇帝讲起铁路的作用时。唐军中地重臣如听天书,不过,他们听过就算,这些东西一向由工部负责,武将们有仗打就成,至于其他可不是他们关心地事。
听到高立功说起铁路。众臣嗡地一下炸了起来,“铁路已经修好了?”语气中带着强烈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