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节 鸟枪换大炮
眼前的几乎要修筑完成了,城墙从墙基到城楼全部条石和城砖,城楼还在修筑,周长大约是六里左右。
在内地来说是一个大县和小型州城的规模,比起动辄十来里长甚至二三十里的大型名城,松山城规模当然小的多。
不过考虑到这是一座军事要塞,就是锦州的卫城,它的规模已经很不小了。
“前面是登州水军。”
祖大寿发现松山码头外聚集了不少人,多半是衣衫褴褛的农民和军户,他们应该是在服劳役。
包括赏给大量世田,把将领侵占的田亩合法化,但对将领侵占军户却一直没有办法。
到了张居正之后,各种重建的法度加快崩坏,到现在祖家在辽西一带最少有十万亩以上的土地。
光是替他家种地的军户就有过万人,如果没有这些土地和丁口,祖大寿是怎么也养不活那几千家丁的。
说话间他们已经看到松山卫城,这座城池修筑极早,被损毁后又在重新修筑。
现在城东南这里正在修角台和魁星楼,城门被两边的角台包在里头。
夏天这个时候刚刚收获过,田亩也翻过了,暂时除了给农田除草外没有太多的事。
修筑城墙和相应各堡的事多半是从辽民中抽劳役,在这里是军事区域,徭役也是地方税赋的一种。
一旦遇敌两边角台可以射箭和放炮,可以把城门保护的很好,蚁附攻城的话,会叫攻城者承受不起强攻的代价。
角台虽然还没有彻底修完,两边已经明显放置了好多门大炮,而且都是五千斤重级别的代表大明铸炮最高水平的红夷炮。
明朝的火器铸造虽然走了歪路,把战舰的舰炮当要塞炮和野战炮来铸,除了守城之外几乎没什么用处。
建奴在皇太极手里收了三顺王和大量的铸炮人才,到多尔衮入关为了攻潼关坚城出动了炮队。
结果从京城走到潼关用了大量人手,还在路上走了好几个月,后来的战事中清廷也把大炮拉到了江南,但用处已经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