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可是,无论如何,以他如此年轻,面对武林泰斗,少林寺的数百高手,那份从容不迫,气宇轩昂的神情,断非常人所能做到。
肖承远走到大殿之上,先对元济大师顶礼一躬.元济大师合掌答礼,口喧佛号,然后说道:“肖小侠当世奇才,身怀不世之武功,胸抱仗义行使除暴安民救人救世之大志,天生奇才数百年难能一见。老衲有幸遨约肖小侠莅临少林,作客数日。既然有入欲借机瞻仰小侠不世功力,以开眼界,老衲得肖小陕之应允,会本寺门人于达摩大殿。但望深体老衲甘冒戒律之用心,警惕深戒自满招损之道,则不虚肖小侠嵩山此行。”
元济大师说话—毕,大殿响起一遍佛号,肃穆、庄严.感人至深。
肖承远小侠此时忽然解剑于地,笼扇于袖,抱拳向四方拱手为礼,朗声说道:“在下应元济大师老前辈之约,专程前来贵寺,得瞻贵寺风光,一了在下夙愿,衷心私庆。在下此行原与元济大师老前辈有事聆教,而且时不我与,未能久留。在下未料到在此短暂停留期间,贵寺高僧尚愿不吝赐教,驻私心自忖幸也何如!”
说到此处,肖承远忽然一顿,闭口不言,两眼停留在空性、空本两位达摩院的老和尚身上。
肖小侠不禁时而回过头来,看着元济大师。
元济大师神色极其严肃地低喧佛号,说道:“少林寺数十年以来,少有如此大事发生了。”
肖小侠想到寺中僧人,想是都去围观这场武功较量。因而心里睹暗踌躇不定颇为不安。这场比武,胜则难免令少林寺恼羞成怒,虽然元济大师站在身侧,彼此不致破颜相向,但是,寺憎心中难免存有芥蒂。败则有辱师门令誉,肖承远断不愿如此而为。
因而,肖承远低头走去,心神分驰。不觉间随着元挤大师走进一间广大殿堂,佛号如雷贯耳,肖小侠自然停下脚步;抬头看去,空旷一无所有的大殿内,站满了高高矮矮胖胖瘦瘦的大小和尚,个个合掌低头,排列整齐地站在四周.此时低诵和南之声,不绝于耳。
元济大师慢步缓行,走到大殿中央,垂眉合眼,双手合掌当胸,宝相庄严,屹然而立,状若入定。良久,元济大师才抬起头来,两眼神光如电,缓缓地向四周回视一遍,然后沉重如雷地低喧了一声佛号,说道:“印证武学.胜要更求精进.败则痛切反省.不存芥蒂于心,空性、空本可曾听见?”
空性脸色沉重,合掌打着问讯,说道:“肖施主!少时招下留情,老衲先行谢过。”
肖小侠拱手还礼,突然向元济大师说道:“动手过招,拳脚容或间有收招不住的地方,万一如此,则有失印证武学之本衷。晚辈斗胆提出浅见,大师可否容晚辈一言?”
元济大师倏地睁开眼睛,说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肖小侠存心厚道,老衲就此心谢了.小侠有何高见,老衲愿闻。”
但见在行列里,闪出两个六十多岁左右.眉发已然苍白的老和尚,站在元济大师面前.合掌躬身,齐声应道:“师伯法谕,弟子谨领。”
肖小侠站在殿外心里暗自忖道:“当初老化子哥哥说道,元济大师为少林寺当代掌门入之师伯。这两位老和尚也口称师伯,分明是掌门人的同门兄弟,这两人的功力,自是不可低估,我要如何才能做到恰到好处?”
就在这一转念之间,肖承远小侠已经打定主意,正好此时元济大师高声说道:“老衲元济,有幸请肖小侠入殿一见。”
肖承远小侠迈步走进大殿中,顿时引起大殿上数百位僧众,打从心底一阵赞叹。在这数百位憎众大殿中,包括了少林寺几代弟子,个个都是高手。一见肖小侠竟是如此英俊潇洒,年未及冠的少年相公,竟能在山门之外,只手震退知客僧座,已是冠绝武林。
可是,在表面上却一点也看不出肖小侠有任何异样之处,难道是如此偌小年纪,竟修练到三花盖顶、五气朝元的境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