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不伤心的元限,不伤人的小箭 (万字章节)
对元限这样的下场,诸葛正我也颇为无奈。
这种对诸葛正我的“包容”,成了元限能够与他和平相处的保证。
可是等到两人分别出师,成为老一代“四大名捕”,名声鹊起之后,元限又发现,自己似乎事事都不如三师兄诸葛正我那么顺利。
无论是在自在门其他两位师兄看来,亦或是在其余人眼中,元限的武功智谋、才情禀赋,都不输给诸葛正我。
可这样的评价最后,往往会或感慨、或唏嘘、或讥诮地带上最后一句话:
“可惜,就是差了点运气。”
可诸葛正我并不执着于胜负,在他看来元限这个师弟的安危要比取胜重要百倍。
所以他开始在挑战中,故意让着元限。
这或许是诸葛正我此生,做过最错误的决定。
那时的诸葛正我还年轻,所以他不明白,在元限眼中,刻意的忍让无异于一种“施舍”。
这样的“施舍”,对元限来说,就比单纯的战败要耻辱十倍、百倍。
如果说两人分头追凶,诸葛先生总会在他选择的路上顺利逮着在逃的凶手,而元十三限却陷入泥淖之中。
要是皇帝要分别召见两人,接见元十三限那天恰好地震,传召一事自然作罢,见诸葛那天却风和日丽,天子便叫诸葛正我一起与他狩猎。
这些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事,而且是发生过的事情之中最不起眼的两次。
元限原要报国效力,但运气不佳,在王安石越次入对、大权在握之际,他投效皇弟赵颢,而遭王安石弃而不用,只好投蔡确门下,又是甚不得志。
可诸葛正我却是得到王安石的赏识,又在哲宗时期与三苏交好,并且为司马光重用,无论新旧党人都和他关系亲厚。
这便是师兄弟分道扬镳的起始。
但情感虽然出现裂痕,彼时元限仍是感念于诸葛平日里的厚爱与恩情。
纵使不满这位三师兄的举止,元限也知道他的确是一心为自己着想。
通过这样的思想建设,元限甚至将自己摆在了包容者的立场上。
因为他已经理解了三师兄的苦心,而三师兄却没有理解他的高傲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