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5
旁人的人或许没有看清楚,但是站在易芸左侧的小荷却是瞧得真真切切的,易芸的左手毫不掺水的放在锅里搅拌,一股一样的焦糊味传来,易芸却是不动声色,小荷突然有一种落泪的冲动,自己的主子想要好好的活下去总是这么不容易。小荷是知道深浅的,不管有多少情绪都死死的压住,好不容易等到事了,她迈着沉重的步子跟着易芸回了府衙。
一回到屋子里,小荷便再也压抑不住胸中翻滚的情绪,抽抽噎噎的哭了起来,此时易芸已然是满头大汗,图了胭脂的脸上仍是难掩苍白之色,她勾唇浅笑,温润的看着小荷,“你哭什么?蝗灾不日便会解除,很快我们就可以会皇宫了。不好吗?”
小荷点点头又摇摇头,易芸都有些糊涂了,小荷走到易芸身边,拉起她的左手,伤痕累累的,再也没有了往日里的白皙秀美,“娘娘,值得吗?”
易芸不动声色的拿回了自己的手,笑而不答,只是呢喃着,“快该回去了吧……很快、很快……”很快三年就要过去了,很快她就可以回到那个她早已经备好的深山居所,再不用理会时间纷纷扰扰,只需冷眼看着四国纷争,乱世天下。
“娘娘,是快该回宫了,皇上一定在等着娘娘吧。”
慕容华颓然的跌坐在地上,喃喃道,“可是他们说她死了,怎么可能?怎么可能?走的时候她明明好好的,就因为朕那时候没有见她惹她生气了,所以她躲起来了吗?这么调皮,难道她又失忆了?没关系、没关系,有朕在她会恢复记忆的,会没事的、会没事的……”
――引子
易芸到了江北,摆出钦差的派头来,因着她上次顺利的解除了华州城的瘟疫,在民间是有几分声望的,因此江北的百姓对她的期望是很高的。易芸虽然病体未愈,行事却是雷厉风行,让官府放出风声来,说第二日午时要在江北衙门门前为大家演示破除蝗灾的方法。
江北百姓一片哗然,却是满心期待,第二日的时候易芸穿了一袭白衣,一头乌黑的长发只用了一根荆钗挽住,面容冷清,站在江北衙门的台阶之上,她身前放着一堆柴火,上面架着一口铁锅,她看了一眼下面黑压压的人群,从一旁的衙役手里接过来一个竹子编织成的笼子,竹笼子里关着十来只蝗虫。
易芸清了清嗓子,“江北的父老乡亲们,江北向来以务农为重,此次遭遇百年不遇蝗灾,对于江北百姓来说是根本的打击,皇上已经下令开仓放粮,然,蝗虫之患不除,江北百姓之苦难以根除。皇上特命本宫为钦差,至江北驱除蝗灾。”
几日后,远在皇宫的慕容华收到了八百里加急信件,
下面一片嘈杂,有叫好声有询问驱除蝗虫的方法,易芸勾唇一笑,“大家安静一下,听我说。天灾人祸本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是驱除灾难却是人力所能为的。我听说民间一直有一个关于蝗虫的传说,说蝗虫是上天派遣的使者,不能伤害,否则必遭天谴。只是各位父老乡亲可曾想过,上天护佑天下百姓仁慈和善,何至于如此置万民的性命于不顾?也许有人会说,上天如此安排必有道理,许是借此惩处恶人?那各位父老乡亲可曾发现身边良善之人也被这场灾难带走?”
下面一片寂静,继而哗然,易芸静静地等着下面的声音渐渐地平息下来,这才又开了口,“各位父老乡亲们,蝗虫与人一样都是有血有肉的,只是蝗虫的存在残害了人的生活,今日我便让乡亲们看看蝗虫也是可以被人所克服的。”
易芸挥了挥手,一旁站着的侍人生了火,易芸看着锅烧热了,便打开装着蝗虫的竹笼子,十来只蝗虫从里面飞出来,易芸挥了挥手便尽数抓在了手里,一把丢尽了锅中把手伸进锅里翻炒,下面一片哗然,就连她身后站着的衙役也是满脸惊诧。易芸神情清冷,面无表情,仿佛放在锅中的手不是她的一般。
片刻后,熄了火,易芸伸出右手来拈起一只蝗虫放进口中细细咀嚼,下面早已经是寂静一片,易芸勾唇一笑,伸出白皙没有半点烫伤的右手,冲着下方一众百姓抬手,“父老乡亲们,蝗虫在我们面前也不过是如同牛羊一般的食物,没什么可畏惧的,只要我们官府与江北百姓万众一心,蝗灾不久定然尽除。捕蝗虫驱蝗灾,你们对自己可有信心?”
下面一片响应,易芸微微一笑拢了拢衣袖盖住左手,拿了一双筷子,夹起一只蝗虫走到一名老大爷面前,把蝗虫送到老大爷的嘴边,老大爷心中自然是还有些畏惧,但是不敢博了钦差大人的面子,便张口吃了,焦香的味道在口中撒开,竟是比之牛羊味道更为鲜美。易芸知道自己的目的快要达到了,挥挥手让一旁的衙役把盛着蝗虫的锅端下来,任百姓品尝,她则是强撑着一脸笑容,走回了府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