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流产(二)
大清早并没有什么病人,王柔已经早起在门口帮忙收拣晒在天井里的麻叶,药房一侧的布帘掀起便是王敬夫妇的卧室。
可是既然当归是活血药,孕妇能吃吗?
“你在做什么?药都要熬干了。”清若回头,不知什么时候进来的杨妈妈正弯腰在倒药,正好七分满,浓重的药味扑鼻而来令清若有些反胃。
“阿姆,这药是做什么的?”清若问。
“昨夜你小姑丈看过,一早给开的。”杨妈妈把药小心翼翼地端到灶台上,反正不小心踢翻,看着清若还在收拾地上的药包,皱了皱眉。“那个不用捡了,直接扫掉吧。”
“为什么?”清若吃了一惊,这包药怎么说也的十几文钱吧。
次日,清若姐妹醒来时,杨妈妈早已出了门,发誉则乖巧地穿戴好衣服在门口等她们。得了清若的许诺,发誉才乖巧礼貌地推门进来,看见清若姐妹站在镜子前互相整理彼此的头发,发誉脸上微微赫然,低声喊了两声“姐姐”,然后乖巧地上前给她们递手帕倒水。除了微肿的双眼说明了他昨夜的狼狈,如今恭顺有礼的模样倒是惹人喜欢。
不知是听吕氏提到过继的事,还是因昨晚被清若安慰过,发誉开口喊的不再是见外的“清若堂姐”,而改口叫“清若姐姐”。
“誉哥儿,今日就不去上书斋了,咱们一起去大院吧。家里忙,咱们就不给大人添麻烦了,你要是有想看的书也都给带上。”发誉点点头,先一步帮着清若提着放了绣品和书本的小竹篮,跟着身后出门。
清如一边走着一边偷偷回头打量发誉,小声对姐姐嘀咕:“阿姐,你觉不觉得誉哥儿跟个跟班似的,又不多话又不贪玩,还这么听话。”
“你是不是觉得羞耻了?”清若见她撇嘴抗议,笑道,“听阿姆说,三婶进门都极少做家事,怀了身子更是少,誉哥儿自打懂事就被叫去帮忙,自然懂事了些,哪像你什么事都有阿姆端在前头。”说着,清若也偷偷回头打量落在她们身后三四步远的发誉,忽然觉得他乖巧得有些可怜。
杨妈妈撇了撇嘴,“那是安胎的,胎都没有了,留着药做什么?别瞎磨蹭了,你要是闲着就去你小姑姑家跑一趟,拿多两包安神的回来,你阿嬷昨夜也没睡好。”
“阿姆,当归也是安胎药吗?”清若的问题引得杨妈妈侧目,只见她顿了一下,道:“我也不大清楚,但这药是小姑丈开的,总是不至于开错,好了好了,你也别瞎琢磨了,赶紧去拿,快去快回。”
清如没再拖延,心想如果是那个看上去慈眉善目的姑丈,那总该是没错的。
……
王敬的药店并不在大街上,出了杨家走上四条街才到,九里巷第二间,四周都是安静的老房子,不多人走动,但不少人都因为王敬的药店特意寻来此。进门是天井,摆放了几条老旧的春凳,天井上被密密麻麻的金银花给织成天然的凉棚,阳光透过细缝漏下来的星光碎影,让人觉得十分舒适恬静。古朴老旧的药斗子贴墙而立,斑驳的柜子早在岁月中沉浸出药材特有的芳香,那刻字的木牌也被抹去了棱角。
“我也会做啊。”清如有些不乐意。
忽然肃三媳妇从巷子一端拐出来,看见清若她们急急上前,“若姐儿,你能帮我去厨房看个药汤吗,我一忙活就忘记出门买菜了,时辰都不早了,再晚就没得买了。你就看着,再过一刻钟就熬好了,你要是不懂就帮我离了火,等我回来弄。”说着急急匆匆就跑开了。
清若打发了清如和发誉先行去大院,自己拐去厨房,果然地上放着一个小炭炉,炉上的药冒腾得快把盖子给顶出来,药水伴着细碎的药渣一个劲往外溢出来。清若寻了一块湿布头,稍稍让开盖子,让水蒸气跑掉一些。趁着煲药期间,她又顺手打扫了厨房内外,归置了凌乱的厨具。一个不小心打翻了一个药包,洒了一地的中药草,清若忙弯腰捡起来。
一边捡着一边好奇地翻着药材,里面有几样是她以前读书时母亲常常用来炖鸡汤给她喝的补药。“甘草、茯苓、川芎,当归……当归?”清若百无聊赖地细数几种认识的药材的名字,忽然念到“当归”犹豫一下。
她记得当归是补血活血调*经药,为了考试,没少把自己弄得内分泌失调,所以对于当归一类药膳补品,她熟到几乎当饭吃。但有一次因吃了来了例假,又一口气喝了太多红枣当归排骨汤,结果第二天考试差点没血溅现场,后来才知道当归是活血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