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9
“帝梓元,这一世,你该是孤的东宫太子妃。”
作者有话要说:终于写到这里了,感觉我花了一个世纪那么漫长。这本书本该在上部的时候就完结,为了这一幕,我为帝皇书创造了另外一种命运。
第92章
第九十二章
距离国婚那一日已有半个月,已经亡故的大靖太子韩烨回朝并宣布不日和摄政王大婚的消息在半月内传遍了云夏,一时北秦东骞朝堂大震,亦现自危之景。三年来帝梓元摄政大靖,大靖政通人和、国库充裕,兵强马壮,国力成中兴之盛,早惹得北秦东骞如临大敌。两国本以为韩帝两家储位之争会使大靖朝堂内乱,至少可得数年休养时间,哪知韩烨不仅活着回朝,还要迎娶帝家女,一举消弭了大靖的朝堂之争。得闻消息后,北秦东骞朝堂紧绷,半月未到,修好的国书便遣使送来。
帝梓元眉角一扬,眼底淌过不知名的情绪,竟未回答。
旁人只猜摄政王这是发怒的前兆,唯有韩烨知道他这位万事冷静生死不忧的摄政王是无措腼腆了。
她这一生纵遇事无数,却终究没有遇到过这样一个韩烨。
十数年纠纠葛葛,到如今他仍能举天下之约,践先辈之诺。
一生死结,昭仁殿上,百官之间,骤然而解。
倒是大靖朝臣们这些年经的事多,心脏锤炼得忒结实,上了年岁的朝臣们没在国婚那日被自个的摄政王和储君折腾出毛病来,一个个的吃好睡好,乐呵呵在朝中奉职,一副坐等太子和摄政王大婚的万事足模样。若说唯一有啥事让他们挂心且不得解的,便只有小太子韩云不尴不尬的储君身份了。
三年前太子亡于云景山,为稳定韩氏皇权,先帝册封皇十三子为储君,因当时太子只有三岁,且先太子刚刚亡故,韩云虽有册封之名,却一直未进过太庙受礼,亦未入主过东宫。说起来比起当年韩烨受封时的大典及荣耀,韩云这太子之位确实有些不够实在,可无论怎么说,他也是先帝正儿八经下旨册封的储君。这是即便韩烨如今荣耀还朝都不能否定的事实,遂如何妥善地安置韩云,便成了当今朝堂的第一要务。
韩烨在这个节骨眼上还朝,又要迎娶摄政王,荣登帝位几乎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日后他和摄政王的嫡子自然便是名正言顺的大靖正统继承人。当年太、、祖给帝家的皇位继承权一直是韩氏皇族的一块心病,这点满朝皆知,将来太子和摄政王有后,由韩帝两家的血脉继承大统,那大靖开国时的这点儿隐患便再也不存,说起来这实在是近几年愁白了头发的皇室宗族翘首以盼的福音,更是云夏上足以流传百年的真正佳话。
以帝梓元和韩烨如今的权势民心,如何安置韩云倒真的不是一桩难事。小太子堪堪六岁
韩烨淡然一笑,他握住帝梓元的手,朝昭仁殿下的大靖朝臣看去。
他眼底一片盛然,带着储君的矜傲和霸道,似是盛起璀璨华光。
他的声音响彻在这座宫殿,响彻在帝都,响彻在整个大靖。
“孤将谨遵太、、祖圣谕,不日与摄政王大婚!”
他回转头,浅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