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9
宋配所在时代以貌取人是主流的取才方式,他患有皮肤病、满身长有鳞甲,是很大的劣势,而且个子不高。不过宋配能文能武,声名远播。在张轨出任凉州刺史后被拜为司马,辅佐全州事务。
永兴二年(305年)六月,鲜卑首领若罗拔能率领众卒偷袭凉州,张轨派遣宋配出兵还击。作为张轨到凉州后,与鲜卑族的首次交锋,宋配发挥其军事才能,率领兵卒杀死了若罗拔能,并俘获十多万鲜卑军民。这一战让宋配名扬河西,也让刚刚到凉州的张轨在凉州这片交织着梦想和热血的土地上站稳了脚跟,树立了威名。
宋配在这次动荡中复活,凉国国君虽然还没有复活,可他宋氏一门在凉国势力极大。所以才能统合了分散各地的凉军散落军魂,拥有节制各路将军的都督官职。
“末将领命!”杨扬昂首出列,接了军令和令箭。宋配只是对他笑了笑,等杨扬重新入列时又听宋配继续宣布军令:“曲将马成为杨扬副手,望你二人携手合作,不可堕了我大凉威名!”
马成只是一个曲将,却有资格在大帐内排队。他出列无精打采的对着宋配抱拳行礼,接了军令二话不说又要回到队列里,他还打算躲在人堆里,继续打打盹。他昨夜和杨扬和身份不明的武将交手后,心里总有什么在扑腾,弄得他一夜难免。
“郭亮说的有道理,宜早不宜迟!”杜远征手里有兵,自然也有发言权。
刘威等人对公孙策这一路来的表现很是敬服,纷纷赞同公孙策的意思,一口气冲到冲信县城,只要凉夏两军不是联盟状态,他们怎么说都是站在有利地位的。
冲信县城外,前凉军队此时也开始造饭。中军大帐前三杆大旗萎靡挂在旗杆上,一杆自然是挂着一杆凉字旗,另外两杆一个是宋字旗,另一个是四个大字,极为炫目:前锋都督。
号鼓响起,部将以上的军官纷纷纷纷前往中军大帐议事,不敢延误。马成随意抹了一把脸,手里拿着刚出笼的大馒头,馒头中间切开,放着酱菜,边走边吃,根本无视那些复活军官的鄙夷目光。
就连同为兵家传承者的杨扬也受不了马成的随意,自从马成加入凉军阵营,被分配到宋配部队里后,杨扬时时刻刻就感觉不舒服。处处针对马成,加上马成又懒得和原有的将领攀交情,所以马成至今还只是一名曲将,不像杨扬,已经是一名部将,手下更有五十名嫡系亲兵,都是融合了凉军阵营战魂形成的天兵。
“你获得了马大人的传承,千万不可丢了他老人家的名头。不然老夫必有军棍伺候!”宋配的口气里,似乎对那个马大人很是推崇。马成连连点头说:“小子也不敢堕了先祖威名,宋都督安心就是。”
于是公孙策从泾河县沿公路南下,一路疾奔,杀向冲信县城,生怕让凉军抢了先。到时候平凉郡城一战,就不是他可以应付的了。待那时必然要邀请大秦援军。那样他就没有独占平凉郡城的军功,他军功晋升的速度会被拖慢一大截。正可谓一步早,步步早。这领先一步的优势丢失了,以后想要追回来,可就不是那么的简单了。
另一头冲信县城,杨扬和马成两个相互看不顺眼的家伙带着七百凉军沿着公路向东北行进,目标就是泾河县城。
这可苦了在公路两侧安营扎寨的其他势力
公孙策某方面来讲,甚至还不如杨扬。起码杨扬就有自己的亲卫天兵,而公孙策却没有。不过论自由,十个杨扬站成一排,也比不上公孙策逍遥自在。再论实力,公孙策两千五百人最不济也能和宋配五千大军杀个同归于尽。而杨扬,在实力上,连杜远征的二百杜氏天兵就能将他完爆。
“本都督在此拖住城中守军,杨扬司马持我令箭,沿大道向东攻城掠地。沿途复活的大凉军士暂时归你调遣,务必在天黑前将泾河县城攻下!到时我们三路齐攻平凉郡城!”宋配一身普通的鱼鳞甲,背挂披风。一点都不张扬的扮相,长相也不是很有看点。
前凉张轨是晋臣,在西晋做散骑常侍,后来择机做了凉州刺史。当时凉州境内“盗贼纵横,鲜卑为寇”。张轨到凉州后,没有急着统兵征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整凉州吏治。
要整顿吏治,张轨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在选拔人才时,他倾向于凉州名门大姓。因为他深知,凉州河西的稳定非仰仗世家大族不可。故不惜用高官厚禄和崇礼卑辞征用世家大族中的代表人物,如宋配、阴充、汜瑗、阴澹四人。
这四位就是张轨的股肱谋主,其中宋配居首。宋配,字仲业,敦煌人。宋配少年时期就“慷慨有大志,清素敦朴,不好华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