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2
唐玄宗开元二年八月,吐蕃大将坌达延、乞力徐率领十万大军进攻洮州,继而进攻兰州和渭州抢走了大批牧马,唐廷震动,全国上下招募勇士,去充实河陇地区的防御。
唐玄宗重新启用薛讷,让他统兵十万,战马四万匹,迎击吐蕃。十月,薛讷大军进至武街驿(今甘肃临洮东),与驻扎在武街南面大来谷的十万吐蕃军对峙。
先锋王海宾精选勇士七百人,分为前后两队,身穿吐蕃服装,前队乘着夜黑风高,向吐蕃大军发起了突然袭击,五里外的后队则擂战鼓、吹号角,黑暗中仿佛来了千军万马,吐蕃军以为唐军主力已经出动,慌忙逃窜,夜色中难辨敌我,陷入自相残杀的局面,死伤万余。
两度偷袭成功后,薛讷率领的唐军主力也及时赶到,前后夹击,吐蕃军伤亡惨重,狼狈逃窜向洮水,唐军紧追不舍,如影随形,双方在长城堡(今甘肃临洮境)展开血战,唐军气势如虹,打得敌人溃不成军,一战就斩首一万七千级,缴获牛羊一百二十万头。
吐蕃残部眼见前有洮水,后有追兵,几乎是无路可逃,他们只有使出全力,与唐军进行最后的决战。吐蕃人将薛讷军先锋王海宾围入阵中,王海宾骁勇善战,此时却寡不敌众,其他唐将妒嫉王海宾的战功,也没有及时施予援手,这位出身太原王氏的一代名将就此壮烈牺牲,以身殉国。
酷吏凶狠,但薛讷凛然不惧,在当时,这需要不同凡响的勇气。倪姓富商出钱贿赂来俊臣,来俊臣收人钱财,替人消灾,就令薛讷从义仓拨出数千石官粮给倪姓富商,薛讷不从,据理力争,认为义仓的贮备是为了水旱灾荒,为百姓救急,“安敢绝众人之命,以资一家之产”,后来,来俊臣恶贯满盈,遭到诛杀的下场,这件事就不了了之。
圣历元年八月,也就是武则天正式当皇帝不久,后突厥阿史那默啜可汗借口‘奉唐伐周’为名,出动十万突厥骑兵,大肆劫掠河北道各州。形势岌岌可危,武则天镇定自若,有条不紊地调兵遣将。薛讷出身将门,甚得武则天的亲睐,他很快提升为左威卫将军、安东道经略,开始了独当一面的军旅生涯。
薛讷临行向武则天献策,认为:“突厥人猖獗,是以庐陵王李显为借口,只要明确李显的皇储身份,突厥人师出无名,就会不战自退。”
薛讷的这个建议很大胆,当时李氏和武氏争夺太子之位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斗争,女皇为了统治的稳固,也是杀了一批又一批。薛讷他说了,因为说的有理,也正是时候,所以他没被武则天咔嚓掉。
武则天点头称是,她马上册立庐陵王李显为皇太子,同时让李显担任河北道行军大元帅,狄仁杰为副元帅。十万唐军浩浩荡荡,直逼默啜可汗的军队,默啜可汗慑于唐军的气势,加上自己心虚,退回了蒙古大沙漠以北,
薛讷主力赶到后,将敌人分割包围,尽数歼灭,吐蕃军尸横遍野,连洮水都被尸体堵塞,河水尽赤。数万吐蕃军葬身沙场,吐蕃将领六指乡弥洪被唐军生擒活捉,缴获军械无数,大唐帝国此战重创吐蕃,朝廷上下扬眉吐气。
唐玄宗本来准备御驾亲征,闻听大捷,龙心大悦,册封薛讷为左羽林军大将军,复封平阳郡公,册封薛讷的儿子薛畅为朝散大夫。追赠王海宾为左金吾卫大将军,赏赐其家帛三百段、粟三百石,将王海宾九岁的儿子王训改名王忠嗣,收为假子,拜为朝散大夫,养于宫中,与皇子们一起接受教育,王忠嗣长大后,投身军旅,成为一代名将,战功赫赫,威震四方。
临行前,他还坑杀了虏掠而来的男女八九万人,使内地百姓遭到了很大的损失。后突厥默啜可汗一世枭雄,拥兵四十万,又有契丹、奚等民族依附后突厥,狼狈为奸,屡为边患,薛讷担当大任,长期担任幽州都督和安东都护,治军有方,二十年来,保得国泰民安,强敌不敢进犯。
不久李隆基登上大宝,他励精图治,决心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解除周边的军事威胁。开元元年,他讲武新丰,任命薛讷为左军节度。崇山峻岭中,汇集了二十多万唐军,唐玄宗眼见军礼不肃、军容不整,大发雷霆,当场砍了兵部尚书。
只有薛讷所部稳如泰山,岿然不动。皇帝派轻骑召见薛讷,薛讷所部号令森严,骑士无法进入阵营,直到唐玄宗亲给手敕,才得以进见。唐玄宗对薛讷大为欣赏,从此十分器重,信任有加。
开元二年,契丹、奚和后突厥几次在边境挑衅,是战是和。六十多岁的薛讷立功心切,认为应该出兵,唐玄宗让他带六万唐军出击,有人反对,因为大夏天唐军又多是重甲,白天体力消耗很大,但薛讷一意孤行,坚持出兵。
结果遭遇契丹埋伏的重兵,居高临下,前后围堵。诸将心生怯意,只想逃命,无奈契丹军占尽了地形优势,以逸待劳,唐军死者十之八九,损失惨重,薛讷带领数十骑兵奋力突围,才捡回了自己的性命。回朝以后,把罪责推给众人,唐玄宗以众将不肯用命为由,将这几人统统斩首,将薛讷免官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