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7
公孙厉也只能替儿子表示,如果易地之后,晋国攻得太猛,公孙策可以率部增援,力保平阳郡寸土不失。
“王诏,任命蒙武为平阳郡守将,率五万秦军渡河经耿县入平阳郡;驻守河东郡之赢豹部两万人即刻赶赴平阳郡,协助富平君防守晋军。”
身为丞相的赢疾对列坐的文武下发命令,赢荡拿着自己的玉玺不断对新签的诏书盖印。
蒙武是蒙骜之子,秦国大将蒙恬的父亲,同时本人也是秦国重量级将军,只是史书书写的笔墨太少,他所在的时期,秦国正在休养,所以没有什么骄人战绩。但他能把两个儿子调教成功,可见本人的能力也是很强。
当然,秦王也不会平白任命蒙武做平阳郡守将,毕竟蒙武后世籍籍无名,没有强大的信仰力量加持,本身战斗能力不强。但其子蒙恬就在军中,凭借蒙恬,五万秦军战斗力不会因为蒙武名声不响,而士气不高。
与秦国相对的是楚国,楚国为芈(音,米)姓,但国君却是熊氏。但也没有人敢在名字面前用芈姓,楚国国君用氏,唯一的作用就是在王族和宗族之间表明嫡庶。
先秦时代,“姓”以别种,“氏”以别族。实际上是划分血缘之用,同姓之人祖上在上古是一个部落,不能通婚;同氏之人,更是不能通婚。近亲结婚会产生什么恶果,古人认识的很透彻!
所以秦国和楚晋联姻的记录历史上记载了很多例子,唯独没有和赵国联姻。因为他们是兄弟之国,有一个祖先,不能结婚。
此时复活的秦国公室成员,一律都是赢姓,都是王族身份。这是一种荣耀,对先秦贵族而言,是极高的荣耀。这荣耀背后的实质利益就是,他们都有资格继承王位!
但他们自认没有人能比不上赢荡,赢荡对秦国的重要性,直接就从他的名字上反应出来。加上赢荡和秦国无比契合的命运,所以赢荡能摆脱宿命的缠绕,就代表大秦可以避免二世而亡的命运!
“王诏,上郡蒙骜率三万秦军列于大河之西,牵制晋军河西李靖军团。同时做渡河准备,必要时自行择机过河,攻掠晋国河西郡!”
“王诏,长安君成蛟为监军,随蒙武入平阳郡,节制大河以东诸路秦军!”
“王诏,以泾阳君、富平君两路大军组建河东军团,建立征东将军幕府
赢荡与大秦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为了赢荡能扛过命运大劫,他们必会全力以赴。因为赢荡代表的就是秦国,帮赢荡就是帮秦国,秦国强大,他们这些秦国王室才能获得更大的利益。
如果大秦能一统江山,他们这些王族分封各地,当个大王什么的不在话下。他们目光看的很远,不会为了眼前这个王位而争杀。
秦国王室一致拥护秦王赢荡的选择,准备在平阳和晋国争上一争。随即李儒和公孙厉以及掌握秦国军政要害权力的官员被召入宫中,商议易地一事。
易地看起来是公孙策等人拿平阳郡交换河东半郡,实际上牵扯的东西太多。这些东西,最重要的就是易地时的平稳交接,以及易地之后应对晋国的反扑。
知道秦王准备易地,李儒当即表示,西凉军可以竭力死守平阳郡,等待秦军前来交接,交给秦军的土地,绝对是现在控制的土地,不会少了一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