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47
而南城守将李光弼看到东城站满白袍兵,而西城杀声渐息,自然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一瞬间他深感无力,武氏灭李氏,难道这就是宿命?
平定安禄山叛变中,论战功李光弼则是唐朝“中兴第一”,是“再造唐朝”的第一功臣。他虽姓李,却不是中原人,是契丹人。
他父亲李楷洛,原为契丹酋长。在武则天时期南依中原,拜左羽林大将军,任朔方节度副使,封蓟国公,以骁勇善战出名,死于反击突厥的战争中,皇帝赠营州都督,谥曰忠烈。
李光弼自幼为人严肃、深沉而刚毅,喜读班固的《汉书》,治军极严。天宝五年,身为朔方节度使王忠嗣调河西、陇右两镇节度使,将李光弼任命为自己的亲军总指挥。王忠嗣非常器重他,曾说:“他日得我兵者,光弼也。”
他最辉煌的一战是太原防御战,以一万杂兵战叛军十万精锐,同时用地道战牵引叛军,最终全歼十万叛军!后来和叛军决战就是他指挥下完成的,被封为临淮王。是金陵李氏的开宗之祖。
薛讷字字如刀,刮在王忠嗣心头。他十七岁参军,十八岁初战,四十四岁时被李林甫谗言所伤,被玄宗皇帝贬到荆州当太守,不到一年抑郁而亡,可想而知他死前心中的愁苦。
薛讷的话说到了王忠嗣软肋,一时间找不到反驳之言。
他身旁老将跪地苦劝道:“大帅,降了吧!晋王大军尚在百里之外,而河东军已经攻陷东城,再不降,举城王姓子弟,谁能生还?”
“宗主!王氏一族能否延续就在这一刻了!”数十名王姓传承者跪地求降。
“王忠嗣,你父亲王海宾为何没有复活为晋国征战?难道你还想不透彻么?若你依附大周,封侯做王,可将王位交由你父!我薛讷不信,他还能在鬼界待得住!”
史家多有认为,神州历史上的著名军事家、大将诸如孙武、吴起、韩信、白起等比之李光弼,军功建树不好说,起码并列。而且在品德情操方面,他们比不上李光弼。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李光弼的谥号是‘武穆’!和岳飞是同一个级别的!
李光弼的战意都动摇了,何况是麾下兵将。一个个开始懈怠,战意不高,无心抵抗,使得周军登上了城头。
城下刘仁轨一见守军开始放水,又投入一万人进攻,手里还紧紧握着两万人预防万一。
王忠嗣想起了自己父亲王海宾,那个记忆中深刻而渐远的高大背影。似乎出阵的时候还在嘱咐他,让他好好照顾他娘,不可荒废了学业。
他手中的腰弩无力握持,落到了地上,缓缓走进西城城楼,不发一言。
城上王姓神将与传承者无不大喜,收拢兵力,放周军登墙。
薛讷握紧了拳头,当即攀上城墙。攀到城墙时,他先看到的是城中混杀的王振一部,指着王振说道:“你们手臂佩戴布巾,以示区别。速速去将小将军救回,乱军之中最是危险,不可让小将军伤了性命!”
“喏!”降将欢呼一声,与周军联军杀下城墙,去城中支援王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