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0
中书省主要职官是中书舍人。主要负责秉承魏王旨意起草诏敕,起草之责主要由中书舍人负担。
以韩振龙为大纳言,负责门下省。副手为左右中纳言,主要职官有给事中。门下省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省起草颁发的诏敕,如认为不当,可以封还和加以驳正,称“封驳”。
驳正之权主要由给事中掌握。中书、门下二省都设在宫内,所以又有谏诤之责,设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左右拾遗,分属二省(左属门下、右属中书),以匡正魏王过失。
不过现在大多数的官职空缺,目前还需要不断完善。
最后三省之一的尚书省,公孙策遥领尚书令,副职左右仆射空缺。尚书令这个职位实际不任命,由副长官左、右仆射代行职权。仆射之下有左右丞、左右司郎中、员外郎,负责都省职事,总领六部。
其中杂号侯和名号侯只有俸禄,没有食户上税给他们。
都亭侯开始每上升一级,增加一百户食邑。县乡亭三侯除了可以拿本身的食户外,还可以从本地封地获得总税收分成!
关于都亭侯和亭侯的区别:都,就是城市,都亭侯食户都是城中百姓,经济能力普遍强于乡民和村民,所以都亭侯食户数量比不上亭侯,收的税可能要比亭侯高。于是亭侯以上可以从本地收取税赋分成,就成了一种区别。
除了男人封爵,公孙策十七岁的堂妹公孙雨作为公孙氏唯一的女性,被封永乐长公主,以永乐县为食邑,是唯一一个享受整县税赋的存在!
还有其余众将被封爵,大多是都是名号侯和杂号侯。都乡侯四人,高顺、张辽、马超和刘威;都亭侯不过是臧霸、陈宫、马谡、赵云、华雄和李儒等人。连公孙策随身的成廉都没有受封,可见爵位赏赐之严格。
但现在的尚书省就是空架子
公孙策本来要授予李青云县侯之爵,可被李青云推辞,原因就是寸功未立。实际原因可能是不想被魏国拘束,李青云当初背叛晋国也是不得已。他胸中的雄心壮志从未熄灭,时刻都在燃烧。
至于董卓,至今还挂着秦国富平君的牌子,不想再换了。对于公孙策封爵的严格,董卓只是一笑,并不反感。
很多人眼里,在这个分封制泛滥的时代,公孙策的手笔可以说是吝啬之极,可与铁公鸡相媲美。
但董卓知道,开始的大手笔固然能收买人心,但等时局稳定。这些拿着超额俸禄,手下又有很多人口的各种侯,必然会成为公孙氏开刀的对象。
以陈宫为中书令,负责中书省。佐官为中书丞孙胜,公孙亲族中比较有才能的中年人,重要的是年轻时与公孙厉关系亲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