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三章 迷糊
“苏儿觉得,若是改一下,兴许便就好了。”苏儿微微的歪着脑袋,看着萧墨轩。
“呃……钱庄。”萧墨轩慢下脚步,故意装出若有所思的模样。
大明的钱庄,眼下并不多,只在大的州府里才有。而且互相之间的银票,也不可能通存通兑,流通的范围非常小。比如南京的德隆钱庄,算是江南最大的号子。但是它地银票,也只能在南直隶的江南一带才能发挥作用。
这时候还没有什么金融业的概念自然是个原因,但是更大原因却在于交通的不便,以及大明近两百年来的重农抑商。去怪明太祖当年没眼光,自然也不大可能,他有他的历史条件,在农业生产恰恰只够勉强消耗的时候,抑制商业,也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其实商业贸易是非常耗费成本的。
在萧墨轩的计划里。推行农业新作物,以及建立系统地农业研究体系,就是为了首先解决粮食不足的问题。而眼下的海贸。是为了扩充整个帝国地货币体系,只有有了足够的白银,才能支撑起一个庞大的贸易体系。在眼下这个时候,可没什么国家储备和外汇储备的区别,只要是黄金白银,都可以拿来用。
当然,最终目的之一。
“相公我啥时候是小气之人。”萧墨轩身体里面顿时涌起一股暖流,扯着心里头紧绷绷的。原本想要和她们说起要带兵船下海的事情,话到了嘴边上,又吞了回来。也罢,只说是去浙江算了。
“相公,适才我和妹妹们去了趟钱庄。”苏儿似乎也觉得当着依依和小香兰的面,总是独自霸着相公有些不该。松开了手,由着萧墨轩领着朝后厢房走去。
“嗯。”萧墨轩轻轻的应了一声,没多说话。
家里头的帐目,萧大少爷不可能不知道,分两回从北京运来地银子,只用到龙江船坞上头,已是差不离了,剩下的,恐怕已经不多了。
北京城那边,今年要忙着扩大庄园,怕是一时间也拿不出多少银子到南京来。实际上,萧墨轩近来也正为这事情劳心呢。
自然也就是为了建立庞大的贸易体系。而庞大的贸易体系中,金融也是一个重要地组成部分。这个问题,萧墨轩并不是没有想过,只是眼下前两个条件都一个都还没成型,贸然发展金融体系,只怕作用也不大,效果也不会太好。毕竟对萧墨轩来说,可没自家老婆这么对银子有兴趣,他脑子里想的都是整个帝国。
“钱庄……钱庄生意好吗?”萧墨轩随口回着话。其实暗地里悄悄的竖起了耳朵,生怕听漏了话。
“算不得甚好。”苏儿轻轻的摇了摇头。伸出手来。让自家相公挽着自己迈过了后厅的门槛。
就算是德隆钱庄,其实主要利润的来源也是来自于兑换钱银。从中收取少许手续费。存贷的收入,并不算得大头。除非有大笔钱银,又觉得家里不安全的;就近买卖,生怕路上不安生的商家;或者以钱银馈人,又不想引人耳目地,才会去把银子存到了钱庄里头。比如当日萧天驭拿了银子去给张居正,便就是拿了京城里钱庄银票。
“那你如何想起这桩生意?”萧墨轩呵呵笑道。
眼下指望朝廷,怕是不大可能。而过年前运送了一批钱银去京城,再加上大制福船、火药、火炮和火铳,直浙官仓里的剩余也不算多,。原本盘算着等这个月南洋海贸的船只回头,好从官仓里拨一些银子去清江船坞。清江船坞虽然没像龙江船坞有这么多工匠,可是两个船坞向来技术共享,差的倒也不多,一时担待下,倒是毫无问题。
可眼下海贸的货船大多被佛朗机人扣在了吕宋,萧经略虽然是当着谭纶和田义等人的面拍着胸脯说自个有办法,但自个的办法,也得要有先决条件才能施行的
只是……自家地银子向来都是窖藏,北京的尚书府和南京地经略府,怎么说也要比钱庄地护卫严密一些,不必去花那冤枉钱存到钱庄里头。这几个小东西,忽然跑到钱庄里头去干什么,难道……
想到这里,萧墨轩不禁回头看了苏儿一眼。自己这位夫人,虽然近来对银子的兴趣似乎少了许多,可萧墨轩并不认为她移了性。只要不违公德。又有钱赚,数银子恐怕是她最愿意做地事情。
“相公……”果然不出所料,苏儿像个小尾巴似的扯了扯萧墨轩的衣角,“你说这钱庄可是开得开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