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案藏杀机:清代四大奇案卷宗 > 分节阅读 20

分节阅读 20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败绩很快就传到京城。和为了推脱责任,谎称是海兰察、额森特等人先战取胜,没有与他呼应,这才导致清军受挫。本来乾隆皇帝心如明镜,知道和不是块军事的料,现在又见他不肯承认过错,勃然大怒,说:“伊二人(指海兰察、额森特)先行打仗,并无不是之处,和邃行之章奏,岂行走迟延者反为功乎?若令朕颠倒是非,申斥无过之人,朕不为也。”严厉斥责了和,将其降三级留任。刚好此时阿桂抵达军营,问起失利原因,和又谎称是军中兵骄将悍,不听他指挥,才导致吃了败仗。阿桂当即在辕门点兵,“每呼一将,调拨屯戍,辄应如响”。一旁的和见到阿桂军令如山,众将无不凛然奉令,脸色不禁越来越难看。偏偏阿桂有意问道:“诸将初不见其慢,上方剑不知诛谁之头耶。”意思是说,我没有看见哪位将军如你所言简慢不听指挥,那么尚方宝剑该砍谁的头呢,暗指该对战败负责任的是和。和这才“战栗无人色”,再不敢出声。但自此以后,和对阿桂怀恨在心。

阿桂到达军营后,措置始有条理,局面有所扭转。乾隆皇帝认为阿桂“一人足办贼,和在军事不归一”,下令将前线军事交由阿桂全权指挥。和作为败军之将,在军中威信全无,早就呆不下去了。乾隆皇帝也有相应安排,下谕说:“朕起銮热河,为期亦近,御前领侍卫大臣、军机大臣等扈跸者现亦无多,令和速行驰驿回京。”连乾隆皇帝都要为和找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下台,他对和的宠爱由此可见一斑。

[阿桂赶到甘肃后,清军与回民义军对峙的局面为之一变,回民义军全面退往华林山一带。阿桂派出重兵围困华林山,断绝了山上的水源,还抛投火弹,将华林山清真寺的房屋尽行烧毁。乾隆四十六年(1781)六月初,清军冒大雨进攻,苏四十三等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血战而死。义军全部战死,无一投降者。苏四十三起义虽然失败,但回民新教创始人马明心在回民中的巨大影响并未就此消失,此后百余年的回汉民族纠纷即由此而起。]

明心被官府逮捕后,立即率义军日夜兼程进逼兰州,并占领了城西南的华林山。

三月二十七日,回民义军兵临兰州城下。苏四十三要求勒尔谨立即释放马明心,扬言若不依从,便要立即攻打兰州城。其时,义军有数千人,且士气正旺,而兰州城内空虚,只有清标兵八百名。勒尔谨和王廷赞都是虚有其表之徒,哪里见过这等阵势,吓得不知所措。百无对策之下,勒尔谨只好一面派人紧急向朝廷求援,一面抱怨王廷赞不该抓来马明心,以致引火烧身。这倒提醒了王廷赞,决意利用马明心来退敌。

当时,苏四十三正率军猛攻兰州城西门。王廷赞命人将马明心押上城头,用马的儿子和女婿生命相威胁,要他劝苏四十兰退兵。结果,马明心一出现在城墙上,城下的义军立即都滚鞍下马,向他跪拜,称他为“圣人”,一起诵新教经。马明心被逮捕后还遭受了苦刑,两腮胡须均被拔掉。城下义军见他面容憔悴,均挥泪如雨,泣不成声。于是,马明心“俯向城下作番语数语,色甚厉,俄挽头上巾掷城下”。

由于马明心讲的是“番语”,旁人不了解到底说了什么,因而说法颇多。一种说法是马明心遵从官府的要求,让苏四十三退兵,但因为距离太远,苏四十三没有听清;另一种说法是,马明心不畏强权,临危不屈,要求苏四十三等人坚持抗清。但无论马明心说的是什么,城下义军均是至恭至敬,尤其是拣到马明心丢下的头巾后均如获至宝,争相抚摩不已。王廷赞、勒尔谨等官员对此深以为惧,又见苏四十三依旧围城不走,担心马明心在蛊惑人心、妖言惑众,一旦放虎归山,势必酿成更大祸乱,于是当众将六十三岁的马明心杀害。马明心后被追尊为束海达伊,意为殉道者的领袖。

如此一来,事情再无斡旋余地,苏四十三率领义军加紧攻城,要为马明心报仇雪恨。王廷赞、勒尔谨等只能闭城苦守,等待援军到来。此时,突然天降倾盆大雨,连日不绝,苏四十三见一时无法得手,便暂时放弃攻城,率军退驻华林山。甘肃官员素以“连年旱灾”冒赈贪污,值此关键时刻,竟然是一场大雨挽救了他们,这不能不说是极大的讽刺。

就在王廷赞、勒尔谨等人恃城与义军对峙、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清廷紧急调派来支援的大军前锋已经赶到兰州。这前锋不是别人,正是眷宠日隆的和。乾隆皇帝得知甘肃发生了回民起义后,立即派户部尚书和为钦差大臣,率蒙古扎萨克亲王拉旺多尔济(娶乾隆皇帝第七女固伦和静公主,公主为嘉庆帝同母姊)、领侍卫内大臣海兰察、护军统领额森特等人前去镇压。

和时年才三十一岁,可谓意气风发。五年前,他不过是个普通侍卫,如今的他可是今非昔比,除了拥有户部尚书的头衔外,还兼任议政大臣行走、御前大臣、补镶蓝旗满洲都统、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四库馆正总裁,兼办理理藩院尚书事。其升官速度之快,官阶之高,兼职之多,权势之大,令整个朝野为之侧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年前,和还与乾隆皇帝成了儿女亲家,他的儿子被乾隆皇帝赐名丰绅殷德(满语为“富寿绵长”之意),指婚为十公主(即固伦和孝公主)的额驸。

[固伦和孝公主为乾隆皇帝最幼女。按照清朝制度,固伦公主品级与亲王相当,只有皇后所生之女才能受封,其他嫔妃所生之女只能封为和硕公主,品级只相当于郡王。和孝公主的母亲虽然只是个普通妃子,但因为所生公主相貌酷似乾隆,最为乾隆所钟爱,所以破例加封为固伦公主。乾隆甚至曾经对固伦和孝公主说:“汝若为皇子,朕必立汝储也。”(清昭:《啸亭续录》,昭为努尔哈赤次子礼亲王代善的第六世孙)和孝公主性情刚毅,好武艺,极富英武之气,能挽十力弓,经常跟随乾隆外出游猎。尤其难得的是,她对其公公和的所作所为有十分清醒的认识,曾经对驸马丰绅殷德说:“汝翁受皇父厚德,毫无报称,唯贿日彰,吾代为汝忧。他日恐身家不保,吾必遭汝累矣!”]

关于和受宠的原因,说法不一,这里不多加讨论,但自从他从侍卫中被乾隆皇帝慧眼识中后,终乾隆一朝,恩宠不衰。就拿乾隆皇帝此次派和到甘肃来说,和从来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而跟随和出征甘肃的海兰察、额森特等人均是身经百战的著名猛将。显然,乾隆皇帝派和到甘肃,意在让他立功,打算借此机会将其推上军机处的宝座。

深谋远虑的乾隆皇帝为了以防万一,还特意下令正在浙江督办海塘河工的大学士兼军机大臣阿桂(满洲正蓝旗人,大学士阿克敦子)火速赶往甘肃支援。阿桂长期戍守西北边疆,熟知兵事,战功赫赫。当然,在刻意的安排下,和先行率军赶到兰州,打算在阿桂到来之前一举剿灭苏四十三,建立奇功。但他不懂军事,贸然分兵四路进击,其他三路分别由拉旺多尔济、海兰察、额森特率领,他自己亲率一军。不料其他三路均有小胜,唯独和一军在先胜的情况下冒险轻进,被义军利用有利地形大败,清总兵图钦保也在此战中阵亡。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