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Chapter 216 坚守卡昂(速来围观青年胡秃特!
在六月余下的日子里,英国和加拿大部队在卡昂附近进攻青年师把守的放线时遭受了严重挫折。在盟军登陆后的4个星期内,青年师都处在卡昂战斗的焦点位置。尽管盟军在各方面占尽优势,但年轻的士兵们成功地击退了盟军对这个城市发动的所有进攻。而青年师在日复一日的巨大消耗中,实力也已经减至一个“虚弱的战斗群”水平。尽管如此,青年师依然在敌人一浪接一浪的步兵和坦克进攻下坚守着自己的阵地。
在盟军空中部队持续不断地猛烈轰炸中,上千名平民丧生,卡昂的街道成为了一片废墟。很多古老的建筑也在轰炸中完全被毁或严重受损,熔化的铅从屋顶滴下来,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到了7月初,盟军的又一波轰炸将这座古城变成了一堆冒着浓烟和火焰的瓦砾。除了重磅炸弹外,盟军轰炸机还投下了□□,在城镇内外制造了多处火灾。
愈发艰苦的战事让新任师长迈尔不得不求助于其他部队的援助。事实上,警卫旗队师从六月初就已经向诺曼底地区进发。但是直到6月底,该师的第一装甲掷弹团才到达卡昂。这令迈尔十分恼火却无可奈何。每一天,他要眼睁睁的看着一个又一个年轻的生命逝去,他无力挽回什么,只能继续履行一名军人和指挥官的职责,坚守阵地,直直最后一刻。
在7月8日的战斗中,青年师的年轻士兵们用铁拳火箭筒和反坦克炮疯狂地摧毁了上百辆盟军坦克。这是一次绝望的战斗,全师所有的官兵一起凭着狂热的抵抗精神全力阻止卡昂落入敌军之手,他们夜以继日的坚持着。同在卡昂防御的第16空军野战师在早些时候已经全军覆没,青年师孤掌难鸣。在那一天,马克思·温舍和鲁道夫·冯·里宾特洛甫双双负伤,每一位指挥官的心中都已有了计较,他们知道卡昂已经守不住了。
7月10日,尽管有希特勒“不许撤退”的命令在,迈尔命令青年师后撤越过奥恩河布防,将千疮百孔、被战争破坏殆尽的卡昂放弃给了盟军。他们坚守了卡昂整整33天。在渡过奥恩河清点人数时,青年师幸存的一些指挥官默默留下了眼泪,他们悉心培养并亲眼见证成长的孩子们大多数都已在战斗中死去。青年师从原有的22000人减少到了不到5000人。同样遭受巨大损伤的还有卡昂的平民,战斗结束后,卡昂的人口右60000人急剧下降至17000人,城市的破坏让他们无家可归。卡昂的重建一直持续到1962年,战前的建筑物几乎悉数被毁。
如果可以重新选择,希特勒是否还会发动战争?是否还会把一个个拥有未来与希望的年轻人送到死神的家门口?这一点无人知晓。不过现在可以肯定的是,希特勒本人似乎已经隐隐预见到了战争了走向。他有越来越多的时间留在“狼穴”中,这个壁垒森严,严密坚固的堡垒恐怕是希特勒唯一认为安全的地方了。附近被种下的54000颗地雷似乎昭示着希特勒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决心。
占领卡昂后,盟军在诺曼底的推进还在持续着。人数占优、装备充足、物资丰富的盟军对德军发起了车轮战。骁勇善战的德国人即便能抵挡住第一轮攻势,也会因为得不到后备补充而山穷水尽,导致阵地频频失守。即便如此,不屈的德国人依然让盟军吃尽了苦头。财大气粗的美国人为了夺取诺曼底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圣洛,在车轮战过后,付出了伤亡4万人的高昂代价。同时,随着圣洛的失守,德军在诺曼底地区的防线被盟军分割为两段,局面更为被动不利。
到了7月18日,盟军已达到冈城——考蒙——圣洛——莱索一线,形成正面宽150公里,纵深15-30公里的登陆场,建立并巩固了战略性质的桥头堡,完成了大规模地面总攻的准备,夺得了供大规模装甲部队展开的进攻出发阵地,为收复西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至此,诺曼底登陆战役胜利结束。盟军付出了伤亡12.2万人的代价,而德军也损失了11.4万人。与盟军充足的人力物力后备不同的是,德国已经陷入了后援短缺的绝境。他们已经无力抵御盟军在欧洲大陆上的继续推进。
毫无疑问,诺曼底战场是战争领域所出现过的最大屠宰厂之一。那里的通道、公路和田野上,到处塞满了毁弃的武器装备以及人和牲畜的尸体,甚至要通过这个地区都几位困难。战争过后的诺曼底,景象只有但丁能够加以描述。走在诺曼底的土地上,脚步全是踩在死人和腐烂的尸体上……
如果用“好狗抵不过赖狗多”这样的俗语总结诺曼底战役,私以为并非不合适。这是一次惨烈的战役,纳粹德国几乎被全世界所孤立。像一头垂死挣扎的孤狼,只能不断发出心有不甘的哀嚎与鸣泣。当他们踏入别国领土的那一刻,是否想到过有朝一日自己会被全天下唾弃;当他们4年前在欧洲大陆上无往不利的时候,是否想到过短短4年后的今日,敌人会以同样的方式横扫战场上的自己?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德国的军人们在战场上用生命支撑着第三帝国最后的尊严,一颗子弹便可以让他们干脆利落的死去,而不必操心身后之事。此时此刻,他们反而成为了幸福的人。因为,对于无数的德国民众来说,深重的苦难才刚刚写下了一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