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傅大炮传奇 > 第37章 王懿荣与甲骨文

第37章 王懿荣与甲骨文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光绪二十六年,即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后不到一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文武大臣人心惶惶,慈禧太后则收拾行装,决定西狩。名义上是打猎,实则逃跑。既然要跑,也得找个人抵挡一阵。慌乱中,一介书生的国子监祭酒王懿荣被任命为京师团练大臣。临危受命,他不得不放下正在研究的甲骨文,仰天长叹:“此天与我以死所也!”

八月十四日,北京已是一片混乱,王懿荣在团练局指挥部分团勇作最后的抵抗。

下午城破时,他又组织团勇“以巷为战,拒不投降”。

当得知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已逃出北京城时,他写下了绝命词:“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于止知其所止,此为近之。”‘写罢,将笔一掷,吞金二钱不绝,复仰药仍不绝”,遂率夫人谢云鹤、儿媳张允淑投井壮烈殉国。

在发现甲骨文一百周年的纪念大会上,国家政.协的一位官员评价:“发现甲骨文,肯定了商代的存在和年代,是中国古代史研究的重大突破。王懿荣是公认第一位发现人,本世纪初历史学家对商代研究,概基于此,成为今天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起点……”

王懿荣不满足于此,决定追根溯源,最终发现甲骨产自河南彰德府安阳县小商屯。原来,小商屯的村民们经常在种地时掘得这些刻有明显“符号”的骨头,他们发现这种骨头有止血作用,治疗外伤疗效尤佳,因此便收集起来卖到药店,并猜想这是古代龙的骨头,因而称之为“龙骨”。千百年来,被吃掉的“龙骨”不知有多少。

甲骨文继而殷墟的发现,轰动了整个世界。

王懿荣不仅第一个发现、鉴识、收藏了甲骨文,而且也是第一个将其时代断为商代,使蒙尘三千多年的甲骨文字免于湮没,更在很大程度上终止了“人吞商史”的悲惨。

经后来的研究证实,王懿荣对甲骨文字最初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

其实,他能有这样的伟大发现,也并非完全是偶然。

历史不应该忘记王懿荣先生。

发现甲骨文时,王懿荣已经五十五岁。早在他未中进士前,受其父亲影响,酷爱研究金石文字学。“凡书籍、字画、三代以来的铜器、印章、泉货、残石、片瓦无不收集珍藏。鉴赏之余,爬罗剔抉,钩稽年代,补经史,搜先达所未闻,通前贤所未解,多有创见”。

其“好古成魔”,有“书墨之癖“。正如他在一首自嘲诗中所言:“廿年冷臣意萧然,好古成魔力最坚。隆福寺归夸客夜,海王村暖典衣天。从来养志方为孝,自古倾家不在钱。墨癖书淫是吾病,旁人休笑余癫癫。”

近代金石学家吴士鉴在《王文敏公遗集序》中说:“鉴别宋元旧椠,考释商周彝器,得公一言,引为定论。”在王懿荣发现甲骨文之前,他已著有金石文字方面著作,如《汉石存目》、《南北朝存石目》、《福山金石残稿》、《古泉精拓本》、《石渠瓦斋藏瓦》等共计三十余种。

与翁同龢、盛昱、张之洞、孙毓文、刘鹗等人讨论金石文字之学通信达五百余封。

此时,王懿荣已三任国子监祭酒,时称“太学师”。《清史稿•王懿荣传》中说:“既回翔三馆,绵历十年,中朝言学者,自吴县、常熟外,惟公风采隐然,负时重望。”又曰,“懿荣泛涉书,嗜金石,潘祖荫、翁同龢并称其学。”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