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傅大炮传奇 > 第74章 好事接二连三

第74章 好事接二连三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李光涛与徐中舒是怀宁同乡,又是校友,1929年9月经徐中舒推荐,李光涛进史语所任临时书记,负责明清档案的清理。

档案整理之初,史语所制定了严格的十二条工作规则。傅斯年规定,必须逐日写工作日志,并指定李光涛负责。

大库档案的初步整理,罗振玉曾预言:十夫之力约十年完成。照此估算,二十五人至少需要四年。但自1929年9月开始,至1930年9月30日初步整理便大功告成。

李光涛回忆说:“工作这样之快,自然还是那十二条规则定得太好了。”

1931年,《明清史料甲编》出版,这是内阁大库残余档案大规模刊行问世的开端,主要工作多出自李光涛之手。

傅斯年笑了,说他知道了。

这时候的逯钦立,大概也很吃惊自己怎么会在老师面前,说出这样唐突的话,不由得满脸涨红,不知说什么好。

既然双方都很急,这婚事就只能急办了。

新婚之夜,傅斯年写给罗伯希的信不知为何到了罗筱蕖手。罗筱蕖拿给逯钦立看,红烛之下,逯钦立把信虔诚地用小楷抄录下来,信末有“弟子钦立录副”一语。

婚后的逯钦立和罗筱蕖恩恩爱爱,成了一对令人羡慕的神仙眷属。

1935年,在傅斯年的鼓励下,李光涛为《明清史料乙编》增写补例。此后,逃难长沙,暂居昆明,流寓李庄,最后蛰居台岛,李光涛依次完成了明清史料丙、丁、己、庚、辛、壬、癸等“补例”的编辑。

在清理档案、编辑出版的同时,李光涛也开始研究史料,撰写论文。他陆续发表《论建州与流寇相应亡明》、《毛文龙酿乱东江本末》等文章,引起史学界的重视。

由于李光涛智慧筛选,在废纸弃物中,竟捡起许多遗落在历史缝隙间的散珠碎玉。

而这些散珠碎玉,也成就了李光涛的辉煌人生。当然,这为后话。

有了爱的滋润,逯钦立在在学术上更加发奋,先后在史语所集刊上,发表了《说文笔》、《形影神诗与东晋之佛道思想》、《述酒诗题注释疑》、《陶渊明年谱稿》等十几篇论文。傅斯年称其为“用功最勤者”。

在所里,逯钦立最好的朋友是李光涛。

李光涛1902年7月5日生于安徽怀宁。父亲早逝,母亲矢志守节,,家故寒素。光涛姐弟三人常随母亲到族中的清节堂寄食。清节堂为抚恤孤寡,办有塾教。李光涛在清节堂读到十三岁,不愿看族人冷眼,遂泣别母亲,独自到外面闯荡。

他一边打工补贴家用,一边刻苦读书,终于考入安庆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1年毕业后任职于安庆海关。

1928年,史语所由广州迁到北平后,接手了八千麻袋明清内库档案,移存于午门楼上,准备整理。由傅斯年和徐中舒主持,招雇临时书记十人,工友二十人。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