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傅大炮传奇 > 第89章 掌印台湾大学

第89章 掌印台湾大学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有了过硬的教师和学生,台大自然焕然一新,当然,这仅仅是开始。

但是,傅斯年的“人才集中”战略难度很大。战火不断,政局动荡,众多大陆学者才安居未久,不想再迁徙。因此,傅斯年不仅未能邀请到一些著名学者赴台任教,连一些原在台大任教的著名学者也未能留住。如动物系主任朱洗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于1949年初回到上海,未再返校;数学系姜立夫教授与土木系陶葆楷教授(曾任清华大学土木系主任)于1949年暑假离台赴穗,任教岭南大学;政治系萧公权教授(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则于该年底前往美国;植物系主任李惠林(中研院院士)也于第二年暑假后前往美国……

傅斯年曾给他至为佩服的老友——陈寅恪发了聘书,并替他申请台湾入境证,但陈寅恪最终却选择长留岭南。

不过,这难不倒傅斯年,因为他手中毕竟还有一张王牌,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在中研院14个院所中,历史语言研究所是唯一一个整体迁台的,或许这全赖于所长傅斯年强大人格魅力。

再加上陆续渡海迁台的部分学人,1949年2月底,台湾大学的教授终于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班子,史学系有张贵永、方豪、李济、姚从吾、刘崇鋐、劳干,中文系有董作宾、伍俶、毛子水、孙云遐,外文系有英千里、沈亦珍、张肖松,物理系有周长宁、陈尚义,法律系有梅仲协、曾伯猷、林彬……可谓人才济济。

傅斯年还有一招:借。他跑到台湾师范学院,找院长刘真商量“借将”,于是延揽到岳长奎、范传坡等几位教授。而台大教授如沈刚伯、台静农、劳干、屈万里等人,也开始到师院兼课。

作为校长,傅斯年当然明白,纳新也要去旧。对于不能胜任教学的教授,傅斯年就将其转聘为图书馆编纂,聘期满一年后不再续聘。据统计,两年时间先后有70余位教授、副教授和讲师告别了台湾大学。

一流大学还需要有一流学生。一流学生的入口自然是考试。在民国,拒绝请托的教育家大有人在,但没有人可以和傅斯年的压力相比。当时国民政府败退台湾,党军政官员及工商学界携眷赴台者甚多,其子女急欲入学就读,流亡台湾的其他学生亦众多,而台湾大学是官商子弟也是有志青年求学的首要目标,这大大增加了台大招生、管理方面的压力。

雷厉风行的傅斯年深知,如果不在最初刹住歪风邪气,后面就难以收拾。于是,他先在办公室门口贴上“有为子女入学说项者,请免开尊口”的条幅,再严格把关入学考试。印刷试题时,把印工和职员全部关在楼里,断绝交通,四周以警察看守,仅校长与教务长可以自由出入,考题仅在考试前数点钟付印,考试未完,监守不撤,录取标准决定之前,不拆密封。所以没有人能知道任何一个人的分数及其录取与否。

同时,傅斯年公开声明,一定秉公办事,绝不会徇私舞弊,并要求大家进行监督。他说:“假如我们以任何理由,答应一个考试不及格或未经考试的进来……这对于大学校长一职,实在有亏职守了……如果有人查到我有例外通融之办法,应由政府或社会予以最严厉制裁。”傅斯年说到做到。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