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女法医手记之证词 > 分节阅读 12

分节阅读 1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沈恕向她介绍了青年公园命案的几个细节,与刘晓晓的作品《让死者闭眼》中的第一起案件完全一致。沈恕说:“案发时间、地点,凶器、凶器上的毒药,甚至被害人都和你的小说情节吻合,不可能用巧合来解释,我们怀疑凶手是你的书迷,或者至少看过你的书。”

刘晓晓嗫嚅着:“你们不是让我承担责任吧?我写侦探书就是为了好玩,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可没想过教唆别人犯罪。”

楚原市和平区街道办。

冯可欣提供的这个线索,彻底颠覆了警队此前制定的办案计划。也多亏了他这个涉猎广泛的侦探小说迷,否则一个三流作者的三流作品很难引起我们的注意,更不会把我们的侦破思路牵引到这上面来。

青年公园命案和《让死者闭眼》中的情节惊人一致,很难让人相信是巧合。警员们都同意凶手是模仿作案。这种只在文学作品里出现过的案情激起了大家强烈的热情和兴趣。大凡优秀的刑警,都有见猎心喜的特点,尤其是大案、要案、奇案,明知艰难也不却步,必侦破之而后快。

《让死者闭眼》的作者刘晓晓,在和平区胜利街道办工作,是单位聘用人员,负责日常的文案写作和文件整理工作。

她见到我们颇有些错愕,不知道市局的刑警怎么会找上门来。她和另外三个人合用一间办公室,条件有些简陋,除去每人一台老式电脑外,大量的文件夹和档案袋都在桌面上堆着,像是要把人淹没似的。

:“这本书太长,全部读完要三四个小时,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浪费。可欣,你给大家介绍一下书的内容。”

冯可欣见同事们的脸上不再有嘲讽,都换上或迷惑或震惊的表情,就增加了几分信心,说:“这本书写的是一个系列凶杀案,共有三起命案,作案凶器都是弩箭,箭尖和箭杆上涂有毒鼠强。作案地点分别是公园、校园和居民小区。第一个死者是一名中年男子,夜间在公园里跑步时遇害。第二名死者是一名在校女大学生,在校园内的小树林里遇害。第三名死者是个作家,女性,擅长写惊悚和推理小说。”

许天华忍不住插话说:“又冒出来一个作家,故事里还有故事。”

可欣说:“可不是,听上去有些玄。书的最后揭开谜底,原来凶手是第三名死者――女作家的丈夫,因为有了外遇,想和女作家离婚,女作家说什么也不同意,他就想出连环杀人的办法。他伪装成女作家的书迷,仿照女作家一部作品里的情节,连续随机杀死两个人,转移警方注意力,最后又如法炮制,杀死女作家。由于他把外遇隐藏得非常好,又在表面上和女作家恩爱有加,谁也没怀疑到他。”

许天华问:“可是他最后还是暴露了?”

刘晓晓看上去三十四五岁的样子,貌不惊人,头发枯黄,穿着很朴素,个子不高,却很壮实。单看外表,无论如何也和侦探小说作者联系不起来。

可欣看到刘晓晓后似乎有点失望,也许和他想象中的作家样子不太一样。不过严格来说,刘晓晓虽然出版了几本书,还算不上作家,她在文坛毫无名气,而且主要经济来源也是在街道办打工的收入,至于那几本书的稿费,微薄得像苍蝇的翅膀,不足以糊口。当然,这些是刘晓晓后来主动透露给我们的。

可欣说明了警方来意,自我介绍后又向她分别介绍了我和沈恕。刘晓晓听说有一起真实的命案和她的小说情节吻合,惊讶得张大嘴巴,眼睛也瞪得溜圆,表情夸张得让人不禁怀疑她在做作。

我由着性子瞎想,这些胡编乱造破案故事的写手,一旦知道有人模仿他的故事作案,第一感觉是惊悚,第二感觉可能是得意。惊悚是因为想象和事实毕竟有差距,作者的想象力再怎么丰富,在真实的血腥面前还是会感到恐惧;得意的是自己的故事演变成真实案例,说明编造得还不算太离谱,而且借着凶杀案的东风,从此一炮走红也说不定。

刘晓晓的情绪明显有些激动,说话不怎么连贯:“青年公园的――凶杀案?我不知道,真的――没听人说过。真是模仿我的书作案吗?这――不会是巧合吧?”

可欣苦笑说:“按照小说里的情节,凶手把每个细节都设计得非常巧妙,这起案子始终没能侦破。作者是从‘上帝’的角度揭开谜底,以满足读者好奇心的。这本小说并不怎么高明,但是不按常理出牌,给人的印象还是挺深刻的。”

许天华嘘一声说:“真是胡编乱造。凶手既然在楚原犯案,倒要看看他能不能逃过警方的天罗地网。”

沈恕一拍桌子,赞同说:“就是。我也不信这个邪,从来没有不露破绽的凶手,没有不留痕迹的犯罪。”

4

2013年7月6日。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