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章 锁的传说(三)
盒子制作确实非常jing密,打开的过程居然没有一点声音,凡心非常佩服古人的技艺,换成现在要再来做这样一个盒子,恐怕比登天还难,更别说一旦出了样品,将会在半年之类出现大量粗制滥造的温州制造。
盒子里面是一块用金黄sè丝缎包起来的东西,长条形,上边还用一张泛黄的纸条贴了封条,并烫上了火漆。从火漆上的印章老人判断出这个是李世民的东西,因为印文内容豁然是“贞观元年”。
老人显得非常激动,因为无论是盒子本身还是盒子里面装的东西,都充分说明了这是一件不折不扣的初唐宫廷用品,说不好还是李世民本人亲自使用的东西。这两样东西在目前的市场价格也只能用价值连城来表达,这不是一个平常贩假制假的小古董商所能承受的心理刺激。
凡心很随意地拿起黄sè包裹,很爽快地对老人说:“盒子归你了。”
老人小心奕奕地用食指和拇指来回捻着丝线,看神情比开锁的时候还要紧张。凡心从来没有看见过这样血红的丝线,而且也不知道这个丝线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看样子似乎很结实。不过想想也知道,倘若不结实,谁还敢用来做这么jing密的锁呢,要是一不小心断了,那麻烦就大了。
约莫半个小时的时间,老人才松了一口气,轻轻将丝线从盒子里拽了出来。
“真要命,差点就上了大当。”
老人神情一下象老了很多。
“怎么呢?”
“这个要命的锁,看起来只是一个对顶梅花芯,其实在此基础上,还设置了一个暗藏的机关消息,就是附着在这根红线上。倘若真以为是普通红线,往外一拽,肯定就前功尽弃。”
凡心这才知道刚才命运之神已经不折不扣地眷顾了自己一次。
“你看这丝线,”老人捋着红线对凡心说,“这可不是一般的丝线,而是用天山顶上,雪莲下面生长的一种冰蚕吐的丝做成,并且还是是唐初的结法。幸亏我恰好知道这种丝线的来历,否则就闯大祸了。”
凡心后来才知道,一般对顶梅花芯里面的丝线都是采用黄金抽出来的,那样另外一头可以直接熔接在锁里面。而这里采用的这个冰蚕丝,却无法熔接,只是栓在上边的。这样做的效果显然没有金丝的效果好,但既然采用了冰蚕丝而不采用金丝,那肯定就说明里面还有机关。而且根据丝线的结法,老人还帮凡心判断出这个盒子的制作时间应该锁定在初唐时期,也就是说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
最紧张的时刻来临了,凡心并不显得很紧张,尽管他不知道盒子里面藏着什么样的东西,但至少不应该和自己的事情有关,要知道自己才三十岁不到,总不至于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安排好了自己的命运吧,那简直无法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