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 天朝秘闻(一)
当下李世民就宣布在城外三十里安营扎寨,同时安排好巡夜斥候。一夜无话。
第二天,李世民摆下大宴,犒劳三军。酒过三巡,杜如晦已经安排人找来当地平民聘为向导。李世民问向导这个地方有什么风景秀丽的地方可以游玩。向导就向他推荐了洛阳城北的邙山。邙山本身因得地利优势,不仅风景秀丽,而且藏风蓄水,历来都是龙脉之像,故此很多古代帝王将相都将自己的陵墓修建在这个地方。
“本王正好可以前往狩猎。”
李世民一听大喜。
话说当年,宇文化及灭掉隋炀帝杨广,受到各路反王的一致反对,在夏王窦建德和唐、魏两路反王配合下,被大隋遗臣杨义臣活捉,后在隋炀帝灵位前刀剐而祭。在宇文化及被俘之时,唐方代表李世民就早早回到太原大本营,将战报告之父皇李渊。并与李渊就天下大势进行分析。李渊认为目前唐与夏窦建德是同盟,短时间内没有什么可担心的,惟独刘武周和萧铣居于西北,王世充在洛阳,此两处不仅势力强悍,还是唐目前进军中原的最大障碍,应该及早谋划。李世民则不认为这三处有什么难破之处,只需先派使臣结交王世充,向他示好,以祛除腹背之敌,然后可以大军进攻刘武周与萧铣,那么就没什么可难的了。
于是李渊听取了秦王李世民的建议,派杨通、张千二人到王世充那里出使交好,然而王世充显然不是善于之人,一眼就看穿了李世民的分而瓦解之计,将杨通当场斩了,张千被割掉双耳,回到太原报信。李渊见了大怒,准备亲自率兵讨伐王世充。
“父皇不可!”
李世民当即劝阻李渊。
“父皇乃是尊贵之躯,太原不可一ri无主,父皇怎么可以随便出征呢?更何况王世充乃是无能之辈,杀鸡焉用宰牛刀,还是臣儿替父皇分忧吧。”
表面上看来,李渊很想亲征,实际上李渊是希望李世民亲自提出代父出征,这样不仅可以将李世民支离太原,好让太子建成巩固自己的势力,同时也给李世民增加了一份责任,讨伐成功固然是好,倘若不成,还可以打压他的气势,削弱他在军中的影响力。
李世民何尝不知道李渊的计谋,只是自己出征尚有希望拥兵自重,若不出征,则必然碌碌无为,迟早成为建成登基的刀下祭品。李渊见李世民中计,立即命他率领十万大军前往洛阳。
当时李世民幕府中已经有了诸如李淳风、袁天罡、杜如晦、侯君集等这样的忠心人才,一听说秦王要出征,自然纷纷准备,一同前往。而李淳风、袁天罡二人本就是术数高手,早已经测得此行吉凶各半,但分明紫薇高照,自己主人的大业成与否,此行乃是一个重中之重。
尽管李世民一再在李渊面前藐视王世充,实际上真正前往洛阳,仍旧采取稳中求胜的策略,命殷开山为先锋,史岳、王常为左右护卫,刘弘基为中军正使,段志玄、白显道为左右护卫。自领一军居后。长孙无忌、马三保等保卫船骑,水陆并进,来到洛阳。王世充探知李世民大军来攻,亦领军于睢水,列阵相迎。秦王屯兵于睢水之北,两军相接,好一场撕杀。不过王世充的兵员多为中原人氏,身体素质原本就不如唐军北方汉子,更何况李渊谋略多年,兵jing将足,而且还从北方突厥借了一部分游牧士兵混编其中,其彪悍程度更是王世充所不能及,所以一战下来,王世充被杀得大败,仓皇逃进洛阳城,坚闭不出。
洛阳城作为中原重镇,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其军事设施的强度和完善度都非常的高,可谓易守难攻,因此尽管唐军兵力强悍,可李世民想要在短期内拿下洛阳,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有些事情不是人力可及的,更何况面对这样固若金汤的城池,要采用谋略计取,也要花不少的时间来筹备,非一ri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