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部 定中原 第十五章 明攻牛渚,暗渡废石
后来,有一次意外。他和孔夫子外出,无意间离开了孔夫子迷失了方向。他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在举目无亲的时候受尽了苦头,也深刻的领悟到了下层社会的痛楚。
那一刻,周瑜迷茫了。
突然觉得儒术并非想象中的那么伟大,此后他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直到有一天,他在府外撞到一位老先生。
那人和蔼可亲,当知道他叫周瑜后,仿佛见到宝似的拉着他就闲聊了起来。
那老先生非常的有学问,他忍不住将心中地烦恼向那老先生倾诉了起来。
孙灿会心地一笑,牛渚是孙策军在长江防线的一个重要据点,由孙家四老之一的祖茂镇守,那里傍水而建,易守难攻,是南下大军必克的要塞之一。
而废石滩是牛渚以西数十里处的一个浅滩。那里地势险恶,乱石丛生,暗礁无数是一处人际罕见的绝地。大小船只无法在此处自由行动,但是自己军中的冲锋船却因为速度快,吃水少而可轻易渡过。
只是有一缺陷,登陆时容易被对方地巡逻舰发现,因此,必须要有所掩护,才能安全着陆并起到奇袭的效果。
攻打牛渚正是顺从了这个道理,将缺陷完全弥补。
因为。废石滩在牛渚的巡逻区域之内。只要牛渚被攻,他们就无法放出巡逻船只。既无巡逻船舰,暗渡废石滩自然不会被敌人发觉。只要登陆废石滩后,就可以从侧面杀入牛渚。那时,祖茂的注意力全在北方的周瑜身上,西边的防守相对会弱上许多,只要自己攻入牛渚。牛渚在自己和周瑜两路军队的夹击下,比落无疑。
那老先生听了,给他讲了一个孔子地故事,孔子一生七十三个春秋,经常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也想封侯拜相,将自己的思想主张付诸实施,却四处碰壁,有时还会受到围攻,甚至有一次差点饿死,形同“丧家之犬”,在孤独落寞中完结了一生。
孔子受到各国诸侯地敬重,却无法得到各国诸侯的重用,这并非是各诸侯王有眼无珠,而是孔子的思想在乱世里行不通。
太平盛世,百姓们生活稳定,都愿意遵守儒学的规范。而乱世中,人人都自危,谁还会去管别人的事情?人人都不管身外之事,儒家的思想规范就失去了约束力。儒学只能守天下,不能打天下。
牛渚是江东的门户,一但牛渚落陷,江东大地就尽入自己大军地眼内。
北风呼啸,周瑜船头上立着,江风一吹,鲜红色的披风迎风而舞,俊美无比的脸庞,在阳光的照射下,仿佛有光华在上方游动,柔和不失刚强,好一副儒将风采。
他望着南方逐渐陷入了沉思中去,他想到了小时候,当时他自己十二岁就名满京师,以神童之名,拜入洛阳大儒孔夫子门下。
孔夫子乃是天下名师,门下有二百多学生,皆是品德优良、资质极佳之人。他们或是门第显赫的世家子弟,或是富甲一方的社会新贵,少数寒门之士凭着天赋和苦学,也可在他门如鱼得水。一但踏入孔夫子门下地那天起,已经是一脚踢开了富贵门和功名窗,学业有成之后到那都能受到重用。
那时候,上百册儒家经典,他都能倒背如流,被孔夫子视为最得意的门生。他聪慧过人,真可说是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思想之深刻,联想之丰富,一点也不像一个十二岁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