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抗战悍将 > 第一百六十五章 宜昌陷落

第一百六十五章 宜昌陷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张将军生于忧患,长于忧患,死于忧患。他在忧患中奋斗了一生,竭尽了全力,最终却未能看到胜利的一天,这是多么遗憾的事!但他的奋斗没有白费,他的努力加了胜利的到来。他为国家、民族付出了一切,也得到了很多,这就是良心的安慰和后人的敬仰。他以血汗和生命的代价实践了自己的誓言:活要活得像个样子,死要死得像个样子!他的一生,没有愧对国家民族,没有愧对祖宗后代,没有愧对长官朋友,更没有愧对军人的称号。他的战功可夸,他的品行可嘉,他的气节可颂。在中华五千年历史上,能达到如此境界的人,为数并不多。

文学家郁达夫先生说得好:“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这是多么精辟的真知灼见!

当张将军殉国的消息传到新2o军军部的时候,刘建业一下子就昏了过去。

“全军所有人员,全体佩戴黑纱,向张总司令志哀。”被救醒过来以后,刘建业颤抖着嘴唇,向部下下达了命令。

当运载张将军灵柩的船只溯江而上,经过三峡的时候,刘建业率领早已等候在江边的军部人员和部队大小指挥官,在江边向将军英灵下跪,致以中国人最高的三拜九叩大礼,同时,炮兵鸣放礼炮,士兵向空中鸣枪致敬。

车抵宜昌,1o万群众自送殡,全城笼罩在悲壮肃穆的气氛中。敌机在上空盘旋吼叫,却无一人躲避,无一人逃散。

张将军灵柩在此换船,溯江而上重庆。28日晨,船抵储奇门码头。最高统帅、冯副委员长、何部长、孔院长、宋部长等国府要员率文武百官臂缀黑纱,肃立码头迎灵,并登轮绕棺志哀。最高统帅在船上抚棺大恸,令在场者无不动容。据说,最高统帅的办公桌上从此摆上了张将军的遗像。

28日下午,最高统帅率文武百官和各界群众在储奇门为张将军举行了盛大隆重的祭奠仪式。最高统帅亲自主祭,气氛庄严,极尽哀荣。

各地军政当局和人民群众纷纷举行隆重悼念活动,军政要员及各界名流纷纷赋诗题词,以志哀思。甚至有的沦陷区人民得知消息后,也冒着生命危险暗中举行追悼仪式。举国上下形成一股颂扬张将军,痛斥投降派的声浪。

张上将是一方面的统帅,他的殉国,影响之大决非他人可比。张上将的抗战,远起喜峰口,十年回溯,令人深佩他的卓越群,迨主津政,忍辱侍时,张上将殆又为人之所不能为。抗战既起,张上将奋起当先,所向无敌,而临沂一役,更成为台儿庄大捷之序幕,他的英勇坚毅,足为全**人的楷模。而感人最深的,是他的殉国一役。每读张上将于渡河前亲致前线将领及冯将军的两封遗书,深觉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我国抗战军人之魂。

“大哥,愿你在天之灵佑我中华,永葆河山。”在向将军洒酒致祭的时候,刘建业默默地说着。

一个军人,战死沙场,可谓死得其所,本是一件平常的事情,但张将军之死却有着其非同寻常之处:他是中国抗日战争中以上将集团军总司令身份为国捐躯的惟一一人,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阵营5o余国战死沙场的最高将领。因此,张将军之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大事件,此其一。其二,张将军的死,决非仓促成仁或遭不测,而是怀着我死则国生之壮志,抱定为国家民族尽忠的久决之心,力战不退,以身殉国的,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军人武德的最高表现。他的死,使中华民族在危急存亡之秋痛失一员大将,这无疑是一个重大损失;但另一方面,他的死却有着比生更加伟大的意义---他的死,为中国人民树立了一个忠勇奋斗的榜样,坚定了中国人民的信心;他的死,震动了那些自私自利、贪生怕死、动摇妥协之徒,促使他们忏悔省悟,改过自新;他的死,更在日本侵略者面前昭示了中国人、中**人的庄严人格,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和誓死救国的坚强决心。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他们用奋斗和牺牲支撑起民族精神的大厦。他们在民族危难之际所表现的不屈不挠、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是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对于维系民族的生存,推动民族的历史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张将军之所以能够成为民族英雄,在于他能经得起生与死的最严峻的考验,并把个人的生死与民族的存亡合为一流,与亿万人民的命运融为一体。到了这步境地,他便能够越一己的利害,敞开宽大的胸怀,变得忠勇、谦恭、坚忍、无私,便能够在国家忧患、民族不幸的关头挺身而出,担当重任,誓死奋斗,为国捐躯。

中山先生曾说:我死则国生,我生则国死,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树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张将军以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实践了中山先生的遗训。从这个意义上说,张将军虽然死去,但他的气节和精神,已经越了他的生命和他所处的时代,而汇入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浩荡长河之中。

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张将军耗尽心血,勤恳工作,为国家练就1o余万抗战劲旅,培养了数千名抗战的中坚干部;他身经百战,拼死杀敌,率部歼灭日本军队不下6万人,悍卫了祖国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一代抗日名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