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4
许久,那被称作“将军”的才言道:“老先生所言甚是。可是,我主兵微将寡,难以独自承担天下大事,在下才出此下策。”
先前那人冷冷道:“将军若如此说,定是不信任于我了。天下乱也久矣,人心思定。且胡虏数次叩关而入,涂炭黎庶。大明子民,饱受其苦,盼明主如盼日月!
将军之主,天纵英姿,登高一呼,定会应者云集,何来兵微将寡之说?纵观天下,舍将军之主,再无英才!此天赐之机也!将军却以兵微将寡搪塞,实无诚意也!如此,恕在下不奉陪了!”
接着就是人站起撩动衣角的声音。
先前那被称作将军的声音道:“老先生且慢!信确有难言之隐。老先生且请宽坐,信慢慢道来便是。”
许久,听得那将军言道:“信一介布衣,然素怀救国之心。当初亦是如老先生所言,以为我主必可成大事而拯黎庶。然一年有余了,信自知所遇非人,心下好生后悔!”
听到这里,王烁不由吃一惊。看来,这将军,应该是李自成手下的重要人物,却对李自成失去了信心和忠诚。这人是谁呢?
那屋里另一人也同样吃惊,忍不住惊呼失声,问道:“何以见得?”
那将军叹息一声,许久方言道:“连年战乱,黎庶倒悬!为今之计,当施以仁政,解民倒悬。是以,我出免赋之策,造童谣以求速决。”
听到这里,王烁不由心中一动。按这人所说,他应该就是李自成手下的谋臣李岩。
可是,他为何自称“信”呢?是历史书记错了名字,还是这人根本就不是李岩,出免赋策略,编童谣的另有其人?他只好再听下去。
只听那人继续说道:“吾策非只免赋二字之简也!免赋以激励黎庶回籍,不纳粮以求失地之众垦荒废之田。严军纪,惩不仁,臣不从。倘如此,则三年而中原复安矣!
而大军攻占之城,收缴官吏之私存,官兵之军械,储备之军粮,辎重,军火,节俭派之,足可支撑经略天下,无需与民摊派。”
原来如此!怪不得李岩名声会如此之大。王烁恍然大悟。
他来到这个时代,一直以为李岩的“三年免赋”不怎么的。免了赋税,免了徭役,上哪儿弄粮食,谁来为政府劳动?他一直以为,正是这免赋政策,才导致了大顺军纪的败坏。原来,人家李岩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抢的明朝的东西,足够李自成打天下用了。
如果李自成按照李岩今天说的这些办法走下去,他最终成为开立新朝的一代帝王,是毫无悬念的。
看来,这个李岩,是个难得的人才啊!
这时,就听那人继续说道:“原指望与民休息,早复昔日之中原。待定鼎京师,天下大治,则王师北伐,驱除鞑虏,复我辽东!
实不料,其只见吾策可以驱民以使之利,不顾吾策实为安定天下之本。以此为号令,聚啸乱民,不事生产,仍为盗匪!所过之处,寸毛不生!所掠物资,肆意挥霍!所过之城,体无完肤!士卒不守军纪,官吏只知敛财,比之朝廷,犹过之而无不及!
老先生未至中原,不知中原之祸,已至不可收拾。百里无人烟,千里皆赤地呀!
当今虽无道,然仍不失为正统,诸侯尚以之为首。当今在,则国家在,北边关亦在,胡虏不敢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