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6
先是三千士卒拉开进攻架势,向着敌方壁垒冲锋。
甚至是杂质掺进去了,它又不响,引燃不了火药了。
如此反复,伤了几个精心培养出的研究人员,仍旧找不到合理的混合方法和混合比例。
无奈,王烁只好采取这种现代炮与古代炮结合的办法,造出来这么个“四不像”。
但即便就是这么个“四不像”,也够清军喝一壶的。
由于大炮准确度和击发速度大大提高,进攻的清军,除了如鳌拜一般聪明,反应速度快的几百人跑回去,其余都被大炮放倒在壁垒前方。
在狭窄的山谷里久久回荡不绝。
王烁的大炮,较之清军使用的大炮,已经做了很大改进。
首先,装药和装炮弹,都改在了炮后开的后门,散铁砂和火药都分别用牛皮纸按量事先包好,装填时打开炮身后门,直接把两个牛皮纸包分先后塞进炮膛,关闭后门,用旋转锥销锁死后门,拉绳即可用燧石引燃火药,击发大炮,大大节省了装药时间。
其次,大炮击发后,旋开锥销,打开后门,没有燃尽的火药和牛皮纸碎屑便会自动滚落,再用木杆绑了油布的擦炮工具,从前方炮口里捣入擦一下,立刻就可以发射下一发炮弹。
如此,大炮炮膛始终保持干净,大大提高了发射威力和准确度,大炮还大大减少了炸膛的危险。
褒水刹那间被血水染红,清军死伤累累,塞满了山谷间的小道。
这下,连谭泰都毫不怀疑对方是敌人了,他们根本就没有这种炮,炮声和样式都和他们不一样。
既然是敌人,那就没什么说的,只能进攻把对方消灭。
不然,被敌军堵在这蜿蜒数十里的峡谷里,必死无疑!
清军跟明军无数次交手,明军大炮比他们多,他们不知吃过多少亏了。因此对付大炮的经验和办法,也早就锻炼的炉火纯青了。
更重要的,是大炮开始采用三角支架固定和近代涡轮蜗杆装置,靠摇手轮来移动炮口,击发准确度和清军原始大炮相比,已经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了。
要不是吴朗西始终找不到令击发底火药稳定下来,不易自燃的办法,这个炮稍作改进,增加撞针击发簧,就已可以发射现代带底火的炮弹。
之所以做不出现代炮弹,还是因为底火药无法确保安全。
少量的底火药,掺入部分杂质,还能够稳定,做左轮手枪的子弹还凑合。
大炮的炮弹,需要的底火药量大,吴朗西的实验室实验了许多次,还没将杂质完全掺入,底火自己就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