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章 一日三餐
小麦粉在这个时代精贵得很。小麦的产量很低,现在一亩能产两百斤就不错了。
是以小麦只在不能种植水稻的旱地里少量种植,因为没有粟米(即小米)和高粱产量高,种植面积较小。
民间常见的食用方法是脱粒后直接压碎煮粥,称为麦饭。因为这种吃法,小麦的口感与大麦相比可能都略有不及。
加工成面粉十分费力,全靠手工研磨后从细纱布做的筛子里一点点过筛去掉麸皮。如果舒珲不提前吩咐厨房准备,那想要吃上也是不容易的。
红鱼找来纸笔,细细地记下舒珲叙述的“菜谱”:
“少爷,今天想吃什么?”第二天一早醒来,红鱼就开始向舒珲询问一天的食谱。
这不禁让舒珲再次感叹,做主人的感觉真好啊。
虽然在县署时袁天罡也这么问过,不过舒珲因为对唐朝的餐桌一无所知,所以谨慎地选择了随便……现在到了自己家里,昨天又大致了解到市面上的菜蔬,就不用顾忌那么多了。
“红鱼,待会找个人去打筒胡麻油回来。嗯……再买点小麦粉。”
“少爷是想吃胡饼吗?”红鱼询问道,这胡饼可是李世民的最爱。
“麻婆豆腐,主要就是麻辣……什么东西最辣?哦,辣椒啊……”
红鱼所说的“辣椒”,就是食茱萸。在美洲茄科植物辣椒于清代通过海运传入中国,称为“海椒”或者“辣角”并逐步代替原来的辣椒之前,食茱萸一直充当着辛料家族的大哥大。
“豆腐切成粒,就拇指盖大小……不,不是我的,也不是敖广的,是你的拇指盖……”
“一定要汆水,焯一下,这样吃豆腐才安全。”
“芝麻油烧热……就是胡麻油,烧热后下辣椒和花椒粒爆香,最好加点羊肉丁……有蒜苗更好,然后下豆腐。”
胡饼?舒珲听这名字,猜测大概是他以前吃羊肉串时经常看到的烤馕,据说也是由经过发酵的面制成。不过他以前吃的可能不太正宗,根本咬不动。
想到这里,他决定在中午的麻婆豆腐和晚上的汤面之外,连明天早上的灌汤包也一并定下。
并且以后每天早上都吃灌汤包!
“再买点蜂蜜……嗯,等等你去拿纸笔出来,我说菜的做法你写下,待会教给厨房。”
豆腐昨晚袁天罡和母泉送了一锅来,再不吃就要坏了。至于其他常用的调料,自然是在厨房开火前一次性采买,不用单独说明。甚至原主人还给他们剩下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