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 第六十四章,欺君罔上

第六十四章,欺君罔上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隆庆帝将董沉的折子交给二人查看,然后严肃问道:

“郑敬山,你老实交代,朕问你,山西之情究竟如何,董沉言山西大旱,可是实情?”

他发现了很多疑点。

第一,董沉说山西大旱,可是山西官员却并没有上报任何有关旱情的奏折。

第二,去年全年丰收,又实行了摊丁入亩的新政,百姓家中理应粮米充足。即便真的大旱,百姓也应该能坚持下去才对,为什么会活不下去造反呢?

第三,董沉要三百万石粮食,可隆庆帝清楚的记得在康宁年间,山西也曾爆发过大旱,当时负责赈灾的张庭正只要了一百五十万石就成功安定了山西乱局。而现在,董沉却要三百万石!

“召户部尚书崔枢!还有郑敬山。”

京城,隆庆帝阅读完王子腾的奏折,阴沉的脸上多出了几分喜悦。

“好,好啊,王卿果真不负朕望!”

“来人,封赏王家……”

隆庆帝话说到嘴边,又停了下来。

“算了,国库空虚,还是等平叛归来再一同封赏吧。”

隆庆帝宣道。

郑敬山是前任山西布政使,主管山西的民政和财政,包括田地、户口、赋税、俸饷及整个官钱支用等事务,属于是山西地区名副其实的二把手级别的人物。

山西之乱爆发后,郑敬山侥幸逃脱,本来隆庆帝是想治其死罪的,不过因为有着程大学士为其求情,这才免除了一死,只革除了其布政使的官职。

如今召郑敬山,自然是为了询问其山西境内的实际情况。

很快,户部尚书崔枢和郑敬山赶了过来。

隆庆帝又坐了回去,目光投视到另一份奏折。

“三百万石粮食……”

董沉在奏折中陈明利害,表示山西之乱的根本在于缺粮,今年大旱,百姓颗粒无收,这才起义造反。

只要有足够的赈灾粮重拾民心,再加之以坚城防守,时间一长,贼军自乱,不需要大规模作战便可平定山西之乱。

隆庆帝看着这份奏折,眉头紧锁。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