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战报
“此事……”仁宗拉长字音,思量了片刻,随即下了道圣旨,擢鲁国公王德用,即刻启程赶往河间府,配合贾大人练兵布防,必要时放炮威慑!”
“陛下,鲁国公王德用才上任澶州开德府啊,这些火器可是用来拱卫京师的,一旦抽走,北方屏障便会少了一大助力,如今祥符火器库存不足,李宪半月前便已经上书朝廷了”杜衍说道。
“那祥符火枪作坊造的那些火器都哪去了,上月不是让富弼交给三司漕运去澶州了吗,那里暂时不必担心”仁宗坚决地说着。
“陛下,万一边关战事重启,辽兵瞬息便可抵达澶州,不可不防啊,坐镇澶州之人必须要德才兼备,依微臣之见,非老国公不可”杜衍继续劝说着仁宗,希望能够按照枢密院之前制定的计划实行。
“澶州是我朝最后一道防线,朕意已决,像老国公这样的名将必须要用在最前线,至于镇守澶州之人,如果枢密院没有合适人选,朕觉得石元孙可以,让他戴罪立功吧,如果他再败了,叫他不要回来见朕”仁宗一句话就把杜衍的嘴上了,吕夷简暗笑杜衍愚蠢,非得把陛下逼到把话说绝了。
“他们老的老,少的少,整天就知道搬弄是非,不荒谬才怪!”曹皇后稍稍用了点力,仁宗哎哟了一声,吓得曹皇后赶紧停下来,问道:“是不是臣妾弄疼陛下了!”
“没有,没有,皇后的力道正好,朕是舒服的叫了起来”
“陛下啊,你也真是的为何整天操心那些琐事,让大臣们去做好了,没事的时候陪臣妾赏赏花,望望月,钓钓鱼,御花园里那望远镜着实有趣呢!”曹皇后又帮仁宗揉起太阳穴来。
“有空的,有空的…”
仁宗轻轻搂住曹皇后丰腴的腰肢,又想到一事,忽然坐起身来,纳闷道:“莫非真的变了”
“是,陛下,微臣遵命!”杜衍无可奈何地深深一揖,北方战线的人事任命暂时告一段落。
接下来,吕夷简启奏道:“陛下,老臣有本要奏!”
“吕相有话就说吧,不必拘礼!”仁宗轻轻地靠在龙椅上,觉得背有点酸。
“是,陛下”
吕夷简从袖笼中取出了一封加急书信,叫内侍呈给仁宗,然后才慢慢地说道:“济州弥勒教才被剿灭,沂州又出了伙大逆不道的贼人,这伙贼人的首领名唤王伦,乃是沂州负责捉拿盗贼的虎翼卒都头,不知是何缘故杀了当地的巡检使朱进,幸好知府方大同及时发现了这伙反贼,才未被他们得逞,为了尽快平息乱贼,知府方大同先后派出了不少人马前去追剿,哪知这伙贼人早就抢了沂州的兵甲仓库,仗着甲仗精良知府方大同的兵马奈何不了他们,不得已之下方大同派信使连夜上路,将王伦一伙作乱一事上报了应天府,应天知府明镐接到这份书信后,赶紧派出了应天府巡检使傅永吉带兵一千前往沂州镇压,哪知贼势过盛,已有五百多人马,巡检使傅永吉沿途追击贼人,马不停蹄,从沂州一路东去追至密州,哪知却在半路中了埋伏,大军损失过半,贼人侥幸逃脱,已沿海南下而去,估计是奔海州去了……”
“什么变了?”曹皇后不解地问道。
“天气,天气变了”仁宗故意转移了话题,他不想曹皇后知道自己的心事。
两柱香后,仁宗驾临崇政殿。
见吕夷简和杜衍脸色青白,瑟瑟发抖,忍不住笑了起来,安慰道:“两位卿家辛苦了,朕知道你们要启奏何事了!”
“陛下”杜衍急忙上前一步,抖擞精神回答道:“河北经略安抚使贾昌朝贾大人传来消息,辽兵在边关频繁调动,单单是雄州对面新城就驻扎了不下万人兵马,这是来往商旅亲眼所见,假不了,霸州的保定军也证实了此事,广信军、安肃军也在巨马河对岸发现了辽兵的动静,事关重大,臣一接到贾大人的书信便一刻不敢怠慢进宫向陛下禀报了此事,还请陛下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