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军器人才
况且,待遇真的是史无前例的丰厚。
工匠们什么时候见过皇帝,这时候都是畏畏缩缩的站在一旁,心里忍不住都有些害怕的乱猜,眼神慌乱,脸色煞白,毕懋康、孙元化、李祖白也不明白皇帝的意思。
朱鼎盛也没让他们才多久,和颜悦色的命令他们在会议厅的座位上坐下。
当场宣布成立科学技术研究院(下简称科学院),总理大臣将由徐光启担任,副总理宋应星。
成立皇家军工厂,隶属于科学院,厂长(部级)毕懋康,负责火器研发制造,副厂长孙元化,负责火炮研发制造,副厂长李祖白,负责望远镜和瞄准器的研发制造。试用期均为一年,任期五年
军工厂实行新的丰厚的薪酬制度。
朱鼎盛通过黄金伯乐系统寻找到的五个人才,让他非常满意,简直就是目前的黄金搭档。
徐光启作为明末的高级官员,是经世致用的典范,有眼光,有魄力,能虚心的跟随明末来华的耶稣会士们研习西方科学,他不参与党争,而是专注于体贴民生,提出了一系列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1927年就完成了《农政全书》的初稿,数学、天文、历法、水利、农学等方面都深有研究。
朱鼎盛已经准备任命徐光启为科学院的总理大臣。他的资历、经验和思想行为都是这个位置指挥攀升科技树、引领时代的最佳人选。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年龄,朱鼎盛很忧虑七年后怎么办,吃好喝好伺候好,希望能改变这一结局吧,虽然他觉得希望不大,毕竟人生七十古来稀。
毕懋康的燧发枪、孙元化的火炮、宋应星的找矿和炼钢还有合金、李祖白的望远镜,一切的一切,让朱鼎盛觉得是那么的完美。
刚好,毕懋康、孙元化、李祖白都在京城,朱鼎盛用过午餐,稍事休息后,他们都已经到了。
工匠的薪酬制度类似于洪武军校的士兵待遇,并免除一切杂役,同时,工作时期表现合格同样授予一定数量的功勋点,一样可以获得勋爵的荣耀称号。
但是,军工厂工匠为终身制,并且需要签订保密条款,违者杀无赦。
近年来,在北京的工匠每月除提供十天的正差外,还要遭受官差额外的剥削,生活困苦,不仅无心工作,致使武器质量低劣,而且逃亡的事情经常发生,导致缺编严重。
在场的工匠听到这么优厚的条件,个个喜出望外,没有一个人犹豫,都答应了下来。
不答应也不行啊,对面的可是一言可定生死的皇帝。
朱鼎盛顾不得疲乏,马上让人去找制造火器经验丰富的内府兵仗局工匠。
毕懋康、孙元化、李祖白被皇帝点名召唤,虽然觉得激动,但是也摸不着头脑。
朱鼎盛只是简单的说了要制造新式火器,然后就示意王承恩把皇家福祉公司和洪武军校的大概情况对他们说明一下。
在等待工匠们的时候,朱鼎盛自己坐在一旁,仔细的回想了米尼式步枪和米尼弹的制作方法,并将其写在宣纸上。
皇帝的命令效率就是高,不一会内府兵仗局经验丰富工匠就来了5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