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9
……
宋如意是卫国人,自幼生于桑间濮上的乐风弥漫之地,生性豪放不羁,好剑
,好乐,好读书,平生不知畏惧为何物。宋如意与高渐离,是荆轲游遍天下结识
的两个知音。去冬三人聚酒,当荆轲吐出了这个秘密时,宋如意立即一阵大笑:
“咸阳宫一展利器,血溅五步,天下缟素,人生极致也!快哉快哉!”高渐离却
痛苦地皱起了眉头道:“早知今日,渐离当弃筑学剑也!”三人一阵哈哈大笑。
樊於期的人头,装进了一方特为打磨的玉匣。
太子丹闻讯赶来,整整痛哭了两个时辰,连声音都嘶哑了。
荆轲特意定制了一颗玉雕人头,使太子丹能以大礼安葬了樊於期。
第三要件,是物色同行副使。荆轲清楚地知道,刺秦,实则赴死;无论成与
不成,刺客本人几乎都是必死无疑。刺杀未遂,死是必然的。刺杀成功,你能逃
火焰般的胡杨林弥漫着淡淡的轻霜薄雾,三人将散之时,宋如意说他要回一趟濮
阳,开春之时便归。荆轲知道,宋如意要回去对自己的父母妻儿做最后的安置,
甚话没说便送宋如意上路了。
雪消了,冰开了,宋如意将要回来了。
荆轲知道,自己上路的时刻也将到了。
得出大咸阳的千军万马么?唯其如此,同行副使与其说是邦交礼仪之必须,毋宁
说是士侠赴死之同道。对于如此重大的刺客使命,荆轲所需的同道无须多么高深
的剑术功夫,剑术之能,荆轲深信自己一人足以胜任。同道之要,在于心神沉静
,而不使秦国朝堂见疑而已。若能心智机警,相机能助一臂之力,自然是上之上
矣!反复思忖,荆轲选定了自己与高渐离的好友宋如意。